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首次系统性阐述了中国推进30·60目标的正确方向和重点措施,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意见按照2025、2030、2060三阶段分别提出目标,预计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
导语
能源领域产生了我国近90%的碳排放,但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增长期,对能源的总需求持续上行,而上升的能源需求与碳减排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十分确定的展望,在从现在起到2060年,我国将开始一场轰轰烈烈、天翻地覆的绿色能源革命。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绿色能源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答案是对碳进行节源开流,在节源端,大力推动以光伏
一、新能源及储能技术
当前主要的新能源技术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是新能源技术中发展最快、出力最稳、成本最可控的技术,也是十四五以及2035年期间新能源发展方面的两大重点。近年来,太阳能、风能发电装机量大幅提升,且成本大幅下降,根据国务院2021年10月27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数据,截至2020年底,光伏装机2.5亿千瓦,全国风电装机2.8亿千瓦,装机总量超过5.3亿千瓦,占到全国总装机量的24%,近十年风电装机总量增长8倍,光伏装机总量增长17倍;与之相对应的煤电装机占比历史性降低到50%以下。
在成本方面,根据中金公司
然而,装机量与发电量却并不成正比,2021年1月到8月,风、光装机虽然上升到24%,但发电量却下降到了9%,比2020年度占比下滑0.68%,有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甘肃、吉林弃风率达13.8%、12.7%,西藏、青海弃光率
展望2030年,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能源转换效率与增加国产替代,继续降低新能源发电的单位成本。光伏领域,在技术上继续探索第二、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当前第一代主流电池组效率在22%左右,通过探索新型吸光材料,有望将理论上限提升至68%,在实际应用中有望达到40%左右,另外新材料中硅料占比普遍降低,因此成本方面也将大幅下降,预计度电成本有望在当前基础上减少50%至0.2元/度之下。风电领域,通过增加扫风面积、将主轴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国产替代等方式,度电成本任然有20~30%的下降空间,至0.2元/度(陆上风电)与0.4元/度(海上风电)。
二是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同时降低储能成本,最终实现风电+储能与光电+储能相较于火电的平价。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特性难以消除,还不能像火电一样进行持续、稳定的输出,而利用储能系统可以将新能源发电的电力出力波动
三是提升电网的通道能力,健全市场机制,提升新能源电力西电东送的能力与意愿。如上文提及,2019年西北区域外送通道容量与新能源装机容量之比不足50%,而丹麦这这一比例达122.64%,我国是车多路窄,而发达国家是车少路宽,新能源消纳能力高低一目了然;另外,还需要建立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市场化机制与成本分摊机制,形成基于综合成本的输电费用定价机制;因此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通过建立、完善和发挥智能电网资源配置功能以解决跨省跨区通道能力不足与市场机制
参考资料:
[1]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2]中金公司.一本书读懂碳中和.2021.
[3]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经济观察报
[5]国务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21.
[6]许云龙.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https://carrier.huawei.com/cn/technical-topics/network-energy/telecom%20energy/photovoltaic-techn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