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作者:懂小研,编辑:懂小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国家2060碳中和目标指导之下,风、光等非水类发电将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有力模式。其中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政策驱动下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正在推动传统能源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能源绿色转型机制逐步完善 加快推进风、光发电项目
有能源行业业内人士曾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费国,推动第三次能源革命,相比发达国家更具紧迫性和艰巨性。除了生态环保和资源瓶颈问题,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能源安全不容乐观,实现自给自足、找出一条替代化石能源的路径才是根本。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下称《意见》)。从战略规划协同推进机制等10个方面提出了38项具体措施,以解决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治理方式等困难和挑战,适应新形势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工作要求。 《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其中,非化石能源一般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型以外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 为推动能源领域碳减排,《意见》提出要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 此外,在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就提出了将在中东南沿海重点推进风电就近开发,在广大农村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计划,支持分布式风电的发展。2021年10月17日,全国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启动仪式,会上发布《风电伙伴行动具体方案》,方案指出,力争2021年年底启动第一批10个县市总规模容量5GW示范项目,选出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规模达到50GW。另外方案提到风电力争在2025年将陆上高、中、低风速地区的度电成本分别降至0.1元、0.2元、0.3元,近海和远海风电度电成本降低0.4元和0.5元,海上风电力争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
新能源电力贡献占比逐渐提升 风力发电异军突起
目前,我国在发电侧,参与电力交易的机组以火电为主,水核风光亦部分参与。据中金研报测算,2021年10月前燃煤机组市场化电量占比约为70%左右。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印发后,全部燃煤发电量的上网电价都将由市场化交易形成。此外,部分地区水电、核电、新能源也参与市场化交易,测算这几类电源的市场化电量占比分别约为10%-30%,15%-30%,和30%。 2021年,大力发展风电的表述密集地出现在各类中央会议与文件之中。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积极出台有效政策及措施,为风电发展营造有利环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年我国风力发电量5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8%,对全国电力供应的贡献不断提升。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1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4757万千瓦,同比降低34%,陆上风电新增装机30.67GW,同比降低55%。海上风电异军突起,全年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2%,是此前累计建成总规模的1.8倍,目前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根据沙利文《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19-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6%以上。
在需求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7.1%。中电联曾对外表示,2022年,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5%到6%,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总体呈逐季上升态势。公开数据显示,2030年前,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3.6%,2030年达到10.7万亿千瓦时。2030-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保持在2%的水平,2050年达到16万亿干瓦时。2050-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0.6%,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17万亿干瓦时。
风电景气度超预期 产业链上市公司获益
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是未来核心发电能源之一,结合2021年1-10月,风电公开招标量52GW来看,2021年风电招标量充沛,意味着2022年风电行业的景气度有望超过预期。2021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约7500万千瓦,其余项目将在2022年一季度开工。 据头豹研究报告显示,在2021年1月-11月,风电成为同比增长速度最快,电源投资完成度最高,投资完成占比最高的发电来源,其同比增长达29%,电源工程投资完成达1982亿元,投资完成占比达46%。而光伏、水电、火电同比增长分别为24.1%、5.5%、3.5%。 风电产业链整体集中度较高,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风机主要原材料有夹层材料、钢铁、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核心零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这些部件生产专业性较强,国内供应商技术也较为成熟,所以风机部件国内供应相对充足。主要企业有新强联、中材科技、日月股份、光威复材、金雷风电等。 中游是风机总装厂,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我国风电行业弃风弃电现象明显改善,装机规模也不断扩大。主要有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东方电缆、振华重工、特变电工等企业。 而下游则是风电的运营商,主要是以大型国有发电集团为代表的投资商。主要有中国电建、华能国际、三峡能源、运达股份等。 从上述各公司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和2021年度业绩预告来看,风电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基本全线飘红,净利大涨。在政策持续推动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在中长期有望持续向好,潜力可期。
中材科技(002080.SZ)
中材科技从事风电叶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产品下游客户为风电机组整机商,终端用户为风电场开发商。 中材科技在投资者问答平台表示,公司具备年产10GW以上风电叶片生产能力,同时叶片生产用模具可自产,产能弹性较大,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布局和匹配。 在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中,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6,325.71万元~387,511.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00%~90.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2,760.47万元~306,923.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0%~70.00%。 预告还显示,在风电叶片产业上,风电招标价格持续下行,传统叶片产品价格承压的情况下,公司加快新产品投产,提升海上及海外产品比例,同时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进一步稳固行业领先地位。 新强联(300850.SZ)
新强联以大型回转支承产品和风力发电机偏航变桨轴承及主轴承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主,是服务于风力发电、海工装备、港口机械、船用机械、盾构机设备等行业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新强联是国内目前唯一批量生产大兆瓦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三排圆柱滚子主轴承的企业,公司也是国内率先使用无软带淬火技术研发生产大兆瓦风机双列圆锥滚子主轴承的龙头企业,实现风电主轴承国产替代进口。目前,新强联的轴承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据新联强披露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44.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54.52%;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2.25亿元,同比增长41.72%。 客户方面,目前新联强已与多家整机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如明阳智能、湘电风能、东方电气、远景能源、三一重能等。 近年来受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业绩也实现快速增长。另外,借助于IPO以及定增募集的资金,公司快速扩张新产能,伴随着产能的释放,公司的业绩将有望实现更高速的增长。 金风科技(002202.SZ)
资料显示,金风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凭借在风机制造上面的业务优势,公司先后进入风电服务(即运维服务,包括巡检、人脸识别等应用服务以及老旧机组改造、业务评估等其他业务)和风电场投资与开发业务。 据公司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摩根士丹利、花旗、兴业证券、瑞信证券到公司开展调研活动。据公司负责人介绍,202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5亿元,报告期内,风机销售情况与行业机组大型化趋势一致,3S/4S平台、6S/8S平台销售容量大幅提升。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金风科技(002202.SZ)2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与了位于河北张家口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有效支持冬奥专区配套电网建设,为2022绿色奥运、低碳奥运持续提供可再生能源支持和综合能源服务保障。 明阳智能(601615.SH)
明阳智能具备叶片、变频器、变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制能力,并拥有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液压润滑冷却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团队,较为全面的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在保障供应链安全、助力风机新产品研发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披露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0,000.00万元到320,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52,592.87万元到182,592.87万元,同比增加111.05%到132.88%。公司预计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5,000.00万元到315,0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45,001.58万元到175,001.58万元,同比增加103.57%到125.00%。明阳智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丝带速滑馆提供了BIPV产品。 东方电缆(603606.SH)
东方电缆专业从事陆缆系统、海缆系统和海洋工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敷设、技术服务。目前,东方电缆形成了三大产业基地,辐射国内市场。 1月20日,东方电缆公告称近期陆续收到《中标通知书》,陆缆系统中标金额4.4亿元,海缆系统中标金额5.74亿元,项目合计中标金额约10.15亿元。 2月15日,东方电缆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标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220kV、35kV海缆采购及敷设工程项目,合计中标金额约为13.9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东方电缆营业收入达58亿元,同比增64%。其中,陆缆系统营收26.64亿元,同比增长51.37%,海缆系统营收25.21亿元,同比增长53.78%,海洋工程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396.50%。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东方电缆在手订单约64亿元,其中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38亿元,占比59%,陆缆系统26亿元,占比41%。公司预计大部分海缆订单会在2021年和2022年确认收入,届时公司海缆营收将会继续大幅增长。 运达股份(300772.SZ)
运达股份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提供覆盖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拥有五个生产基地,且均位于十四五规划的清洁能源大基地范围内,对公司风电业务的拓展有重大意义。 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运达股份实现风电机组对外销售容量1565.4MW,同比增速41.07%。财务报告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运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7.76亿元,同比增长26.23%;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实现扣非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大增448.33%。 另据中国风电新闻网统计,2021年1-10月运达股份在公开市场招标中中标4.9GW,中标份额为13.39%,中标量和中标份额已接近前三的企业,行业地位提升明显,前景可期。 据开源证券预计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0/6.39/7.9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且该股近期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1家。 三峡能源(600905.SH)
三峡能源主营业务为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投资和运营。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30个省区,装机规模、盈利能力等跻身国内新能源企业第一梯队。 据公司官网2021年12月新闻,公司广东阳江沙扒、江苏如东项目共计2.8GW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公司在运海风装机规模快速提升。从在建项目来看,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在建项目的装机容量合计5.23GW。其中,风电4.5GW、光伏7.22GW。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报道,三峡集团2022年预计在广东阳江能开工建设约4GW海上风电项目,1月已开工建设3GW。2021年底新增全容量并表项目叠加2021年在建工程逐步投产,公司2022年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 据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增加196,000.00万元到222,000.00万元,同比增长54.28%到61.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增加162,000.00万元到185,000.00万元,同比增长46.53%到53.14%。 预告显示预增原因为2021年度,公司新增项目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2.52%。
本文系整理相关公开资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