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动平衡车行业概况
20世纪80年代双轮平衡车概念首次推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动平衡车在传统电动平衡车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信息数据处理、GPS定位技术和人机交互等智能技术。
电动平衡车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动平衡车优势明显,已在代步、娱乐、商用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的交通工具相比较,电动平衡车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电动平衡车的技术优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全球电动平衡车行业现状分析
电动平衡车兼具娱乐与代步属性,随着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及应用场景拓展带动需求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动平衡车出货量达到1032万台,同比增长23.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电动滑板车以及电动平衡车等短距离交通工具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据统计,2020年全球电动平衡车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2.45亿颗,同比增长16.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电动平衡车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三、电动平衡车市场竞争格局
因智能短途产业为新兴产业,国内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导致市场进入者参差不齐,碎片化现象明显,目前智能平衡车市场以几家技术专利领先的企业为标杆,其余的较多的模仿技术或小型低质量企业。国内与公司在智能平衡车市场竞争的企业主要有新世纪机器人、乐行、艾沃克、爱尔威、骑客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电动平衡车竞争格局十分松散,2020年全球电动平衡车行业CR5为25.9%,其中,纳恩博以8.6%的市场占比排名首位,其次为阿尔郎,市占率为6.3%,龙吟、踏日、乐行天下和依次位列第三至第五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9%、3.8%和3.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电动平衡车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政策禁止平衡车、滑板车上路
由于电动平衡车和滑板车不符合我国的机动车安全标准,也不在非机动车产品目录内,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太原市、南京市、宁波市、广州市、昆明市、福建省、江苏省、常州市、深圳市、赣州市、九江市、张掖市、南宁市、阳泉市、天津市、海南省、邵阳市、潍坊市、许昌市、郴州市、十堰市、西安市、张家界市、厦门经济特区、武汉市、扬州市等地区均有关于限制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上路的规定。其他境内地区尚未出台明确禁止平衡车、滑板车上道路行驶的相关地方性法规。
(二)行业监管尚不完善的风险
目前我国平衡车行业进入的企业较多,发展的速度较快,导致我国平衡车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拉低了消费者对平衡车行业的整体印象。我国平衡车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标准等规范尚不完善,急需得到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监管。
目前我国针对平衡车生产企业无具体资质要求,平衡车生产企业尚未纳入工信部机动车生产准入许可范围。我国现有针对电动平衡车的管控主要依赖2017年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出台的两项国家标准:《电动平衡车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GB/T34668-2017)及《电动平衡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34667-2017),该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从国家层面填补了我国对电动平衡车安全统一要求的空白,为我国电动平衡车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依据和指导,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对平衡车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监管政策。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