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前海瑞莱关注,获取精选后的1%!
文章来源:口袋光伏
作者: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片来源:pexels
目 录储能的发展趋势
风电、光伏发展对储能的启示 02
中国储能商业模式&经济性探讨
中国储能行业远期空间
储能产业链梳理
发展趋势:电化学储能目前最具应用潜力
电化学储能为目前最优解,具备长期经济性。按照技术类型,储能可以分为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化学 储能、热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具有能量密度大、技术成熟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具有长期经济性,是最具应用潜 力的储能技术。
其余储能技术均存在尚未解决的短板问题。其中抽水蓄能成熟但需要配套大型的水库,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禀 赋的要求更高,尽管目前体量上占优,但成本下降空间有限,长期来看市场空间上限不足。除电化学储能外,其余储 能技术因为选址要求较高、技术还不成熟、能量密度低等原因应用范围受限,尚且存在难以解决的短板问题。
电化学储能目前最具应用潜力
锂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重要形式。储能电池分为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2012年之前,电化 学储能领域主要使用的是铅蓄电池、钠基电池和液流电池,但铅蓄电池寿命较短,制造过程中易产生环境污染;钠基 电池存在短路燃烧的风险;液流电池存在系统效率低、原材料价格高、环境温度要求高等问题。相比之下,能量高、 放电时间长、响应速度快,可应用范围广的锂电池脱颖而出。锂离子电池在新型电化学储能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 据CNESA统计,2021年占比为90.9%。
LFP电池具备储能场景竞争力。储能电池容量一般远大于动力电池,充放电倍率跨度较大,因此更加追求高循环寿 命、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充放电快速、安全性能好、温度适应性强等性能优势,在储 能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光伏、风电发展对储能的启示
孕育阶段(2005年以前):技术、产业链尚不成熟,装机增长有限,截至2005年装机规模约1.25GW。
? 第一次波峰-法案推动(2006-2010年):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2006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 法》之后,风电的核准电价趋于合理,建立稳定的费用分摊制,风电装机容量在十一五期间呈现高速增长;
? 第二次波峰-政策补贴引导(2011-2015年):2012年弃风率达到17.1%,新增装机也呈负增长;随着风电行业监管、并网消纳 及财税支持等以及2013年与2014年补贴政策落地,行业逐步回暖;
? 第三次波峰-补贴退坡引发抢装(2016-2020年):2015年抢装后较高的弃风率一定程度制约了行业发展;2015-2016年接连两 年分别对2016-2107年和2018年陆上风电标杆电价进行了下调,2020年成为陆上风电抢装年,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
? 向平价时代过渡(2021年后):双碳目标确定长期需求,风电平价时代开启
中国储能装机规模:预计25年达103.46GWh
?发电侧:考虑新增风光装机+存量风光装机配储能需求,预计2025年将达到96.96GWh装机规模
? 电网侧:考虑储能调频+电网侧调峰需求,预计2025年将达到3.82GWh装机规模
? 工商业:考虑光储一体化项目+削峰填谷需求,预计2025年将达到2.68GWh装机规模
综合来看,我们预计2022-2025年储能新增装机量(除5G应用外)分别为13.05、29.11、47.92、103.46GWh。新增装机量的21-25年CAGR约104.46%。
新增装机量中,以政策推动的发电侧占比最大。2022-2025年分别占总量的87.6%、89.0%、89.6%、93.7%。其次为 发电侧(22-25年分别占9.6%、7.6%、7.2%、3.7%)以及工商业 (21-25年分别占2.5%、3.4%、3.2%、2.6%)
储能产业链梳理
储能设备主要由电池组、储能逆变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构成。
? 电池组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主体由电芯构成。电池组中涵盖其他辅助系统包括温控(散热),消防。
? 储能变流器PCS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直流交流转化,是电站并网运行的必备条件。
? EMS、BMS主要集中于系统软件层面,由储能投资商负责设计,EMS负责数据采集、能量调度;BMS负责电池监控、管 理,保证充放均匀稳定。
声明:本公众号之转载文章均来自网络及公开渠道,仅供交流、阅读推荐,无商业使用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转载文章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星+置顶前海瑞莱
一秒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