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技术交流风电机组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治理研究

2022-11-04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凤凰新闻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摘 要】 桨叶位置传感器用于变桨位置桨叶角度精度校准的检测元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故障产生,造成风机故障停机,不仅对设备造成故障电量损失,同时给现场的运维工作带来更多的压力。通过对桨叶位置传感器的检修实践,总结出了此故障的治理方法,并论证了此治理方法的有效性,具备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 风电机组 位置传感器 接近开关 设备治理


1. 引言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为取得良好的运营效益,度电必争、避免不必要的电量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风机的电量损失来源主要有环境因素损失、电网因素损失、风机计划性停机维护损失及故障损失等,在这些电量损失类型中,故障电量损失是可以通过设备质量治理,提前进行预防。这些可预防的故障损失,也可以称为不必要的故障电量损失。由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引起的电量损失,就是属于不必要的故障电量损失。

本文经过对桨叶位置传感器的调试工艺、工作原理、故障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治理的方法,并通过风场的实践,达到降低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频次及电量损失的目的。


2. 变桨系统简介

变桨系统为定桨距和变桨距两种,变桨距风电机组以其能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输出功率平稳等优点,已成为当前风电机组的主流机型。变桨距控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电机执行机构,另一种是液压执行机构。本文研究的是电机执行机构变桨系统。[1]

2.1 变桨系统简介

对于电机执行机构变桨控制系统,其变桨传感器布置一般分为92限位开关°、95°限位开关、一个电机编码器和一个轮毂编码器的形式;以及一个3-5°位置传感器、90°位置传感器、95°限位开关和一个电机编码器的形式。[2]

本文研究的变桨系统为第二种带位置传感器的变桨布置形式,采用三柜制设计理念,系统包括三个基本相同的控制柜,采用低压交流变桨形式,每个柜内包括:

1)电源管理模块

2)超级电容

3)变桨电机驱动器(带有速度环、电流环采集功能)

4)PLC(带有位置环及控制输出功能)及通讯接口(带有DP、CAN通讯接口)

5)含有继电器输入/输出的安全电路

6)每个轴箱的外部连接有一个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7)绝对值式编码器

8)95°限位开关

9)3-5°桨叶位置传感器和90°桨叶位置传感器

2.2 变桨系统调试简介

为了更好的分析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产生的原因,重点介绍变桨调试过程,来理解桨叶位置传感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2.1 变桨系统调试前检查

检查所有3-5°位置传感器和90°位置传感器安装牢靠、感应距离合适。位置传感器的感应面到挡板距离为2.5~3mm,且位置传感器检测只有检测到金属时,才会正常亮起黄灯。

2.2.2 变桨系统调试

通过COM串口将调试电脑与变桨柜PLC相连接(禁止热插拔,插拔时需断开PLC供电电源2F2开关),打开变桨调软件,进入调试界面。

将变桨系统调至强制手动模式,手动转动桨叶角度至机械0°位后,对电机编码器进行清零,通过变桨调试软件界面观察桨叶角度确实在0°位后,桨叶角度校零成功。

在变桨调试软件选择手动调试菜单下的Teach操作界面,点击Teach(风机进行Teach之前必须完成对零操作),这时变桨系统先顺桨至92°,然后由92°开桨至-2°,在此过程中PLC分别记录90°和3-5°桨叶位置传感器对应的Switchon和Switchoff值。接着变桨系统自动顺桨回89°,机组确认两个桨叶位置传感器switchon与switchoff之间差值在1.4-1.8°之间,Teach状态栏FALSE变为TURE,表示Teach成功。至此,变桨系统调试完成。

2.2.3 桨叶位置传感器作用简介

桨叶角度通过编码器可以进行判断,如果编码器角度不准确,就不能掌握桨叶是否开桨至0°,也不能准确判断桨叶是否安全回至90°位置。在每支桨叶的3-5°和90°位置分别安装一个位置传感器,用于对桨叶角度精度进行校准,判断桨叶角度位置是否准确,以此来完成桨叶角度的监控。[3]

2.3 桨叶位置传感器分类及工作原理简介

桨叶位置传感器即接近开关,为了更好的理解风机桨叶位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需要对接近开关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掌握其工作原理,才能更好的制定降低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的方案。

接近开关是一种对接近它的物件有感知能力的元件,即位移传感器,它能够利用位移传感器对接近的物体的敏感特性,从而达到控制开关通或断的目的。接近开关是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4]

1)涡流式接近开关。涡流式接近开有时也叫电感式接近开关。它是利用导电物体,在接近这个能产生电磁场的接近开关时,使物体内部产生涡流。这个涡流反作用到接近开关,使开关内部电路参数发生变化,由此识别出有无导电物体移近,进而控制开关的通或断。这种接近开关所能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导电体。

2)电容式接近开关。这种开关的测量通常是构成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而另一个极板是开关的外壳。这个外壳在测量过程中通常是接地或与设备的机壳相连接。当有物体移向接近开关时,不论它是否为导体,由于它的接近,总要使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使得和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可控制开关的接通或断开。这种接近开关检测的对象,不限于导体,可以绝缘的液体或粉状物等。

3)霍尔开关。霍尔元件是一种磁敏元件。利用霍尔元件做成的开关,叫做霍尔开关。当磁性物件移近霍尔开关时,开关检测面上的霍尔元件因产生霍尔效应,而使开关内部电路状态发生变化,由此识别附近有磁性物体存在,进而控制开关的通或断。这种接近开关的检测对象必须是磁性物体。

4)光电式接近开关。利用光电效应做成的开关叫光电开关。将发光器件与光电器件按一定方向装在同一个检测头内。当有反光面(被检测物体)接近时,光电器件接收到反射光后便在信号输出,由此便可感知有物体接近。

5)热释电式接近开关。用能感知温度变化的元件做成的开关叫热释电式接近开关。这种开关是将热释电器件安装在开关的检测面上,当有与环境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近时,热释电器件的输出便变化,由此便可检测出有物体接近。

6)其它型式的接近开关。当观察者或系统对波源的距离发生改变时,接近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偏移,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声纳和雷达就是利用这个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利用多普勒效应可制成超声波接近开关、微波接近开关等。当有物体移近时,接近开关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会产生多普勒频移,由此可以识别出有无物体接近。

本文研究的接近开关,只能检测金属物品,属于涡流式接近开关。由接近开关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即使传感器上附着有不含金属粉末的油污,油污就不会对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3. 故障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法

3.1 原因分析

通过变桨调试和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总结出以下几点故障原因:

1)机械部件存在配合间隙,随着机械运动,间隙会发生一定变化,导致误差出现,且轮毂属于旋转部件,会加剧误差的扩大。当累计误差超出传感器的感应区间,就会报出位置传感器故障。

2)变桨驱动齿和变桨大齿圈共同作用,实现桨叶的变桨功能,长期磨合会产生一定磨损,产生少许铁屑,当铁屑和变桨轴承油脂混合,污染接近开关感应面,导致故障发生。

3)位置传感器的感应区间和桨叶实际位置不匹配,可能由于异物触发传感器或者是传感器本身损坏。

4)接近开关的插头接触不良、回路接线松动或者PLC模块存在故障。

3.2 原因验证

统计自2016年开始,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的发生次数、故障原因,统计数据如下表1故障检修统计表所示:

表1:故障检修统计表


从故障检修统计表可以看出,风机故障原因主要为异物影响、误差影响。传感器运行5年仅有损坏1个,说明传感器性能良好,能满足现场的运维需求。对于异物的影响,协同风机厂家正在做相应的技术测试,本文不予探讨。本文重点讨论误差影响,以及报出了位置传感器故障,但未实际进行检修的情况。

针对实际发生检修的机组,每次故障后,对传感器和线路等硬件外观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在对桨叶进行Teach操作发现,Teach结果为FALSE,位置传感器switchon与switchoff之间差值超出了感应区间,重新调整桨叶位置传感器或者挡块后,Teach结果则为TRUE。风机的桨叶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存在误差,此误差是影响位置传感器故障的主要因素。

对于故障能够自复位的机组,检修时同样检查传感器外观和回路,也未发现异常,Teach结果显示,位置传感器switchon与switchoff之间差值,在感应区间的边缘。可见,自复位情况也属于运行误差范畴。

3.3 治理方法

3.3.1 治理

找到了位置传感器故障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治理方法。为了消除误差,可以定期的对变桨系统进行Teach操作,并将传感器的感应区间调整至中间位置,使传感器的适应误差能力更强。

3.3.2 验证

统计风机变桨系统的Teach时间,方便进行对比分析,时间记录如下表2风机Teach时间统计表所示:

表2:风机Teach时间统计表


从风机Teach时间统计表可以看出,2016年风机完成Teach操作后,2017年由误差引起的位置传感器故障降低了23次,效果非常明显;由于2017年未进行Teach操作,2018年的位置传感器故障比2017年多6次;2019年开始进行Teach操作后,每年由误差引起的位置传感器故障仅为2次,比2018年降低7次,效果明显。从Teach操作时间也可以看出,Teach操作间隔为1年,效果比较理想,可以跟随风机维护一起开展此项工作。

3.3.3 效益

对于效益,直接体现在减少故障电量损失上,自2016年的故障电量损失见下表3故障损失统计表所示:

表3:故障损失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取Teach操作措施的年份,位置传感器损失电量损失较低,最低的为2019年损失12280.98kWh,且2019年比2018年位置传感器损失电量损失减少55382.30kWh,平均每年位置传感器损失电量损失减少41540.61kWh。

根据实践经验,将Teach操作加到年度风机维护中,使风机维护手册适应现场的同时,使维护手册更为完善。

风机故障的减少,使得风机的可利用率提高,故障损失电量更少,也使得风机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4. 结论

通过每年一次的变桨系统Teach操作,桨叶位置传感器故障频次明显下降,不仅降低了风机故障电量损失,同时也提升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对于其他使用桨叶位置传感器的变桨系统,变桨调试和风机变桨系统可能存在差异,但桨叶位置传感器的功能、工作原理、误差产生等因素保持高度一致,此方法也可给其他变桨系统提供实践依据,具备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亚亮,余康,苏杰.TR-1.5G变桨距系统概述及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11(05):21-23.

[2] 凌志斌,窦真兰,张秋琼,等.风力机组电动变桨系统[J].电力电子技术,2011(08):101-103.

[3] 轩辕晓东,李宏斌.浅谈变桨系统中的位置传感器[C]//CNKI;WanFang.CNKI;WanFang,2013:62-65.

[4] 邓重一.接近开关原理及其应用[J].自动化博览(5):31-34.

作者: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陈瑞全、姜超、李凯

来源:《风能产业》2020.12

往期精彩回顾



重磅发布 |《中国风电后市场发展报告(2020-2021)》特别关注 |《中国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手册》(2021版)正式出版


《风电后市场微平台》公众号是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官方风电后市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最权威的行业动态,分享后市场运营管理经验。


扫码关注我们在看点这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