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勤点评】西人马的压电式传感器专利,通过将信号线容纳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能够减小外界对信号线的影响,提高传递至数据采集器上的电信号的准确度,进而提高获取的测试数据的准确度,提高压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
集微网消息,风力发电千亿市场来临,传感器是智慧风电系统的核心模块。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的现场,作为A-IoT时代的智能化核心硬件供应商,西人马也带来了自己对于风电智能运维的思考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中,压电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数采结构,传感器本体与数采结构之间分开设置,两者之间通过信号线连接。然而在检测的过程中,由于传感器本体与数采结构之间的信号线过长,且其信号线裸露在外面,信号从传感器本体通过信号线传递至数采结构的过程时,易产生底噪的叠加,造成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最终导致压电式传感器的数采结构获取的测试数据不准确。
为此,西人马于2019年4月16日申请了一项名为压电式传感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920516035.9),申请人为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图1 压电式传感器剖视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压电式传感器剖视图,压电式传感器主要包括传感器本体、数采结构以及信号线。其中传感器本体又包括第一壳体1及容纳于其中的电荷输出结构,能够感应振动并输出电信号。数采结构包括第二壳体2及容纳于其中的数据采集器3,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数据采集器能够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信号线容纳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并分别与电荷输出结构与数据采集器电连接,以将电荷输出结构的电信号传递至数据采集器。
因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固定连接,而信号线容纳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即信号线不会裸露在外,这样可以减小外界对信号线的影响,减小信号线上产生的底噪叠加,提高传递至数据采集器上的电信号的准确度,进而提高获取的测试数据的准确度,提高压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同时信号线连接在电荷输出结构和数采结构之间的距离很短,减小了信号线的长度,进一步减小电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度。
图2 传感器本体剖视图
图2为传感器本体剖视图,电荷输出结构包括:支架4,包括支撑部41及成型于支撑部上的连接部42,沿连接部的周向设有限位凸台43。压电元件5,套设于连接部的外周并与连接部粘接,压电元件靠近支撑部的一侧面与限位凸台抵接。这样可将压电元件的位置固定,防止其从连接部脱落与支撑部直接连接。质量块6,套设于压电元件的外周并与压电元件粘接,且在支撑部的上方悬空设置。这样可将质量块固定在压电元件上,同时质量块也不与支撑部直接接触。由于连接部、压电元件和质量块之间的稳固连接,可使电荷输出结构的灵敏度输出更稳定,减小了测试数据之间的偏差。
简而言之,西人马的压电式传感器专利,通过将信号线容纳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能够减小外界对信号线的影响,提高传递至数据采集器上的电信号的准确度,进而提高获取的测试数据的准确度,提高压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
西人马是一家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原创的、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公司拥有先进的MEMS\ASIC\SoC以及非硅基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能力。西人马立志成为A-IoT时代的科技引领者和全球最具价值的智能化核心硬件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