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莉 文/图
传感器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感知基础和数据来源,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与重要引擎。
在郫都区就有一家专业研发、制选陶瓷芯片及其传感器应用的公司——成都科锐传感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锐传感)。该公司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国内先进的氧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及其芯片的研发制造能力,公司研发的氧传感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节能环保作出贡献。
十年磨一剑
多项技术实现进口替代
走进位于新经济产业园内科锐传感,全自动丝印刷机有序运转,工作人员身着蓝色防静电服盯着屏幕数据,还带着温度的传感器芯片顺利下线。
这些芯片将作为核心部件组装到传感器上。而我们的产品主要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船舶、能源发电等高端装备行业。在企业车间,科锐传感技术总监黄涛一一介绍公司产品的特点。他说,公司拥有核心专利技术16项,具有核心技术——材料配方技术和高温共烧(HTCC)陶瓷技术,其中的核心工艺有:流延、冲孔、丝印、烧结、测试等。目前,公司是国内率先进入汽车自动变速箱传感器前装市场的企业,公司产品成功实现进口替代。
产品优势来自创新能力,公司拥有一支具有10年技术资历的研发团队,具备国内先进的氧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及其芯片的研发制造能力,致力于成为传感技术领先者。黄涛说。
记者在科锐传感了解到,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刻苦专研,在汽车氧传感器和变速箱压力传感器国产化技术中实现了重大突破。同时,公司在积极推进汽车氧传感前装业务,目前在国内一线汽车集团和国外汽车企业进行跑车路试和台架试验,争取年内批产,实现进口替代,解决卡脖子难题。
传感器虽小作用大
精准控制助力节能环保
没有传感器,什么设备的能力都发挥不出来。所以传感器单个价值不大,但作用巨大。黄涛说,传感器能让冷冰冰的设备产生智慧,也为节能环保作出了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第二代氧传感器的基础上,研发出了第三代氧传感器,相比于第二代氧传感器其具有输出范围广,输出精度高的优势。
其关键功能部件为陶瓷敏感元件,也是第三代氧传感的核心技术,此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黄涛说,科锐传感通过10年在功能陶瓷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创新的陶瓷配方和结构设计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在陶瓷敏感元件成功研发的基础上进而成功开发了第三代氧传感器。该项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中国汽车行业几十年的垄断。
而氧传感器就是通过对尾气中氧含量的检测,并依此控制好汽车发动机中空气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和能源转化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尾气的作用,可减少污染性尾气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我们的氧传感器实现精确排放控制,为节能环保做出贡献。去年,公司全年销售传感器约40万只。黄涛介绍,企业还在研发用作大气质量监测环境检测传感器、城市内轨道交通沿线环境监测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用的各类振动、压力传感器。
持续保持产品领先
解决卡脖子难题
记者了解到,科锐传感是奥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奥兴集团深耕汽车和特种装备零部件制造领域多年,始终坚持发展制造业,致力于实现汽车、特种装备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进口替代,解决卡脖子难题。
奥兴集团积极发展传感器业务,一方面是看准了传感器在汽车、特种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的巨大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奥兴集团希望在坚持以实体制造为基础的发展前提下,走出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路线。奥兴集团负责人坦言。
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传感器行业迎上风口,奥兴集团更加笃信当年选对了跑道。
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汽车、新能源、特种装备、工业等领域的新项目开发,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围绕打破关键零部件进口垄断,实现国产替代,掌握核心材料的创新驱动企业。奥兴集团负责人表示,科锐传感还将积极布局发展特种装备、空间卫星、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掌握该领域传感器核心技术。同时,立足陶瓷芯片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结合行业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扩大规模。力争在2023年实现车用传感器突破年产100万支,在2025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