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新能源的风向变了吗?

2022-11-05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360新闻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近几天,两会是资本市场绝对的焦点。作为年度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两会是全年政府工作目标的抓手,会制定年度的GDP增速、财政赤字率、地方债、货币政策基调、就业率等核心经济指标。

双碳目标作为近年经济转型的核心以及市场的主线之一,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于双碳的表述又有何变化呢,对资本市场碳中和赛道的投资又有何影响?

几次重要会议中对于碳中和表述的变化

在梳理2022年《报告》前,我们有必要先行了解近一年来有关双碳目标的一些微小变化。从2021年的几次重要会议来看,虽然双碳的目标一以贯之,但对于具体路径及规划确实有所变化。

在2021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中,重点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发展新能源。不难看出,其中的重点在于对发展新能源的强调,从市场的表现看,2021年4月也是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车在内的新能源赛道的阶段低点,随后一路上涨,半年时间内涨幅超过50%。

2021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中的表述变为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这一政策目标与随后发生的限电限产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意在纠正当时政策执行中导致企业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受限的运动式减碳。同时又再次强调了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即对于部分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的供给约束。

而在2021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又再次重申了碳中和是个长期目标,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提出传统能源的退出要以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为前提。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也是双碳目标以来能耗考核目标的改变。

如果回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关于碳中和的表述中提到一些内容,与部分行业的市场表现息息相关。其中提到: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而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碳中和的表述中提到:

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具体而言,《报告》表示今年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中和政策口径变化,有何影响?

那么这些双碳目标政策口径变,又说明了什么呢?

从预期看,对于新能源的强调有所放松,短期内碳中和主线下的新能源增速可能有所放缓。

虽然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一表述已经在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所体现,是对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的延续。但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这一表述,表明能耗强度的考核已经出现了考核周期的变化。甚至考虑到今年稳增长的经济发展目标之下,类似于年度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百分之多少这样的目标已经不再设立。从地方两会中对于2022年度能耗目标的设定来看,也确实如此。包括四川、重庆等省份2022年的能耗预期目标均设置为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完成国家规定目标,而湖北省则从2021年的单位GDP能耗降低 2.5%左右,变为今年的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并留有适当弹性。

如果从十四五甚至到双碳的长期目标来看,新能源增长的确定性应是毫无疑问的。但考核周期从每年变为十四五周期内,也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近一两年内新能源的增长。而之所以强调一两年内的影响,原因则在于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没有变。

另一个重要的表述在于留有适当弹性,这表明在稳字当头的政策基调下,与能源转型相关的收缩性政策,短期内将会非常慎重的出台。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与之相关的钢铁、有色等两高行业,预计也将更加偏向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同时,需要关注的是的适当弹性,既然是弹性目标,就可能向上或向下,如果经济增长压力过大,那么基于能耗约束不能上马的项目,是否能够可以上马?对于碳中和有关的新能源的增长有会产生多少的影响?

政策口径变化下,市场表现如何?

无论是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考核口径变化,还是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并留有适当弹性考核周期的变化,从对于新能源的影响来看,更偏向于利空的影响。这一点与两会后首个交易日(3月7日)新能源大跌的表现不无关系。

当然,这里并非是对于新能源的看空或悲观。无论是从投资的角度还是双碳目标的实现,保持长远目标才是根本。而且正如本文前述,双碳的长期目标没有变,这一点毋庸置疑。

除此之外,对于能源转型及能源安全的考量是另一个重点。从能源转型的角度看,《报告》强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这一点与当前国内风电、光伏发电的发展情况直接相关,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风电、光电新增装机量最高的国家,但储能体系的不完善、电网消纳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新能源发电对电力体系的支持。体现为较高的弃风率、弃光率,因此预计未来对于风光等清洁能源的消纳使用将进一步提升。装机量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将新能源有效消纳,提升下游的电网运营也同样重要。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