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储能行业电话会议纪要

2022-10-30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360新闻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一,阳光是对手,整体行业定位:风电还是光伏最低规定配比是5%,一个小时最低标准。如果增加30%的话,那么如果像广东一样,增加至10%,那么是增加了50%。平均光照量10个小时,配比4个小时的储能是最好。30%的配比是最优。风电是15%,风电比光伏配得好些。容纳波动值在15%。进度的问题?数字能源?未来的储能会有重要的发展,明年是元年,主要是政策,行业是利好预期。


二,2021年54GWH光伏项目,24GWH是地面集中式电站,是严格按10%的储能来做,这个标准达到才能有路条。国企也在圈地,所以为什么阳光近期强的道理。锂电价格没有回落,所以大家也在考虑这个成本问题。9-12月突击储能配套,工商业和户用侧就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自主更多些。今年80GWH,集中电站有35GWH,所以这块是要配套完成。


三,10:1的集中式的储能配置,那时成本太高。那时配套的政策是还没有的,国家现在提前加大发电侧补助政策,所以暂时不太明确。今年应该会出来,一直没出来估计与疫情有关。


三,国内峰谷差价没出来,不想欧美峰谷10倍差价。户用个体来说不划算,工商业户用占了45GWH,价格不能降至铅酸电池,那么平价光储还是达不到的。宁德2022年开发的电池1-1.2万次,那么这个充放电就很好,可以下降到8毛左右,那么户用储能就有经济意义了。


四,工商业目前项目,直接发电难度还是有点大,大负载那是必须要储能配比,且大于20%的比例。国家明确后就更好做。欧美户用储能是有收益的,峰谷价差是划算的。5-8年回收成本。国内暂时没有这个优势,关键还是电池价格成本。看这个轨点什么时候到?


五,电化学储能成本?光伏能做到平价上网,补贴后上来的规模效应。电化学成本能降下来了,宁德2025年降到8毛每WH的话,那么就基本上平价,目前几个环节里就储能环节成本还没有平价。包括亚非拉,配套的主要还是风为主,发达地区做户用工商业会有较强的意愿。我们国家相比发达国家会迟3-5年。


六,钒液流电池?安全性较高。电化学安全系数高,液体不会爆炸是优势,但是我们考虑到国家强推产业化,也要到2025年。度电成本在2块多,但业界目前看好。


七,欧州储能增长预期?整个储能会领跑,欧州能源局势紧张,光储配比在80%以上,在正常运行没有压力,本来是在2050年,但是现在计划会提前至2035年,包括德国和相关国家都是比较担心能源危机。


八,国内看2021年户用目前有一定优势,今年一体化会提升到4GWH,是有加速现像。目前铁锂电池全球的布局来看相对来说是比较统一的。


九,储能是全国还是区域重点布局?我们认为是全国性的布局,每个省份都有相应的配套,为摆脱国网限制都有布局微电网,做一些局域网情况。储能大概率是就近原则,所以并网是难点,布局属全国性和就近原则。


十,储能是否已经进入放量阶段?2022年实际上是进入放量阶段,还没有完全放量是因为政策导向不够明确,下半年或者明年政策落地,基本上爆发没有问题 。


十一,氢储能?液态氢比国际要晚许多。欧美都几百个氢能工厂,远走在我们前面,远期前景好。


十二,储能对国产的IGBT带动有多大?是非常大,用到两组IGBT,所以用的数量是很多的,比常规的逆变器还要多,普通光伏1毛5,储能是3毛多。国内缺单管和模块化的,缺大功率的。我们4代,别人7代。


十三,国网和南网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是平台公司,外对供电公司,只做储能系统,所以接入难度并不高。但是要做到集群式,那么难度是比较大的。BMS和EMS等,这种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施调用是有一定要求的,目前全部用AI系统,不像之前用人工调动,所以难度是有一定的。


十四,7-80占比是光伏组件和电池,所以储能系统做集成会主要集中在电池企业或组件企业。像宁德和比亚迪这企业BMS系统做得很好,开始做低配版。我们逆变器类企业做得好是有优势点,所以哪一类企业能胜出?五大集团其中之一?宁德比亚迪?逆变器行业?


十五,哪类电池企业更优?产业优势?铁锂认可度是比较高的了,首肯技术路线。钠电?铁铬液流电池循环次数和安全性高,低高温适用性高-20-70度间运行。适用大规模应用,一致性好,反复循环使用。缺点是能量密度低,汽车没法应用。最高只多到20WH,转换率不高。


十六,储能环节壁垒高的环节是用电配置EMS加逆变器和平台,这个是比较有壁垒的,电池壁垒不高,但是技术路线变化大,对企业要求也不低。


关注储能的机会

储能:建议目标转向国内,关注国内大储


市场的认知VS我们的观点:


关于储能主赛道,市场当前高度关注海外户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国内大储的发展潜力。我们判断:今年下半年或将有更多支持新型储能的政策出台,叠加国内风光大基地建设提速,国内大储下半年装机有望超预期!


◆看增速:国内增速不低于欧洲户储,且量更大。欧洲21年的户储装机在2-3GWh,22年预期是在5-6GWh,23年的预期是12GWh,即近两年欧洲的户储增速都是100%。反观国内,截至2022年7月12日,国内累计电化学EPC和设备招投标合计约7.64GW/14.87GWh(为还原真实数据,在项目备案中,剔除设计框架标、报告编制标、勘察设计服务标、监理标等),其中大部分项目要求年底前完工。因而,预计22年国内储能(仅考虑电力系统)装机在6GW+/12GWh+,而21年国内电化学储能装机在1.87GW/3.49GWh(CNESA口径),同比增速近250%。伴随电池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叠加储能补贴政策的落地,预计23年储能装机依然会翻倍装机,预期在12GW/24GWh。


◆看拐点:国内储能产业正在良性且高速的发展。逻辑一:储能建设势在必行,补贴政策或为重要推手。当前电网消纳能力有限,在保证一定风光利用率的前提下,或无法支撑起市场所预期的集中式风光装机。或唯有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才能拉动国内储能发展,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所造成的电网消纳与稳定性问题。逻辑二,风光大基地建设提速,叠加储能商业模式改善,下半年发电侧配储有望迎来快速且良性的发展。目前,国内风光大基地要求强配储能,比例一般为10%-20%,时长多为2h。然而配置的储能,由于没有盈利模式,多为闲置,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能源局正在出台相关的政策去疏导,如在6月的政策中提到:对于发电侧,配储项目符合资质后可以参与电力市场,获得合理的收益。


投资机会:当前建议从产业链自下而上去布局,越往下企业的隐形壁垒越高。

◆EPC环节:首推【南网科技】(独立储能看南网,南网看广东,广东看南网科技);其次关注:【永福股份】

◆系统集成环节:首推【同力日升】(传统业务增长稳定,储能业务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电池环节:除主流电池企业外,建议关注【普利特】(收购海四达,储能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PCS环节:关注【盛弘股份】(含储量高,PCS全功率段覆盖)、【上能电气】(国内地面电站高市占率)

◆温控环节:关注【同飞股份】(阳光液冷一供,大客户导入在即)

◆消防环节:暂不推荐,基于单个电池模组的消防标准预期Q3落地,但要看标准的执行情况。

华阳股份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进展情况交流纪要

华阳股份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进展情况


1、钠腐子电池最新进展怎么样,后续规划是怎样的?

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在2022年3月20号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己经进入量产,量产产品在中科海钠进行了测试,各项指标远优于中试时产品,目前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己达到量产水平。正负极材料产能是各2000万吨,现在己经进入下半年,但目前刚达到量产水平,所以今年的产量达不到2000万吨的量。随着9月份钠离子电芯厂和pack厂将陆续建成,原计划钠电池产品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有产品面世,但按目前的节奏,电芯厂本月或下个月可能就会落地,如果按边建边产边试的话,钠电池成品可能会提前面世。

本来一期规划0.8GW,二期规划10GW,但是随着钠离子技术的发展和中科海纳的试验情况,我们判断钠离子产品面世后在储能市场的规模后续可能达到万亿级,集团目前也正在加快推进钠离子储能千亿产业规划项目,后续扩产项目将根据具体规划确定。只要产品达到预期效果,在盈亏平衡或者略亏损的情况下,公司也有很强的动力去扩产。


2、中科海钠实验室钠离子电池在nature上的文章显示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公司

实际生产的钠电池预计能量密度是多少?

实验发布的文章是在只照顾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所达到的,丧失了部分循环次数,在循环上面会有所衰减。我们要做的最终产品,需要兼顾两轮电动车市场以及储能市场的实际应用,目前公司设计的产品维持在135wh/kg的能量密度和4500次的循环次数,或者是140wh/kg的能量密度和4000次的循环次数这样一个水平上。


3、钠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都用哪些原料,和宁德时代的正极材料有什么区别?

公司和宁德时代正极材料的路线是截然不同的,我们釆用的是层状氧化路线,宁德时代釆用的是普鲁士蓝或普鲁士白的技术路线,公司层状氧化物的金属主要包括铜铁钱,铜铁铉这些金属相对来说价格是比较低的。负极材料釆用无烟煤,无烟煤本身的成本比较低,另外,负极材料使用的无烟煤的副产品,对煤泥进行深加工后可以作为负极材料,所以负极材料的成本就更低了。

宁德时代2021年宣布钠电池,有一个考虑可能是为了打压锂矿的价格,但是效果可能不太明显,所以在锂矿价格高位下,他们做钠电的动力和原由也更强了。


4、公司与中科海钠合作的原因以及公司在钠高子方面有什么优势?

公司与中科海纳合作可以追溯到2017年,达成合作意向是2019年,股权划转大概在2020年。公司很早就寻求新能源的转型,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接洽了中科海钠,可谓相识于微末。钠离子电池在2021年被宁德时代宣布后才开始热起来,而公司对中科海钠的投资其实要早的多,中科海钠也有中科院的背景,技术水平是比较高的,公司也比较放心,通过这几年的技术验证,也证明了公司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公司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提供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也占到电池成本的16%,负极材料釆用公司无烟煤,是煤炭产业链延伸,而且采用泥煤生产,原料成本很低;二是公司在光储网充方面具有一体化优势,中科海钠在上游电池材料方面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对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包括电芯、隔膜等,并且拥有电厂的终端客户,后续在技术成熟后,具有迅速扩产的能力。


5、市场上有没有其他钠腐子技术方面的竞争对手,公司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目前肯定有竞争对手,除了宁德时代外,还有比如钠创新能源、星空钠电等都在研究,有的有上海交大的背景。公司的优势在于选择与中科海钠合作,目前中科海钠的技术背景是最硬的,中科院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技术积累,根据业内人士反馈,目前中科海钠的层状氧化物技术是最快具备量产水平的技术,其他技术可能还不是特别成熟,我们主要有先发优势。


6、和中科海纳的合作过程中,公司只是参股,他们掌握核心技术,和他们的合作后续是怎么规划的?

公司想打造钠离子一体化产业链,所以在钠离子正负极材料、电芯厂、pack厂,以及外来在隔膜铝箔方面都有布局或规划,未来肯定会加深与中科海钠的合作,同时也会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争取在依托中科海纳和多氟多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一些自主的生产。正负极材料是中科海纳最核心的技术所在,这块不管是和谁合作,中科海钠都会是主导,他们相当于在钠电池最上游进行技术的开发,接下来整条产业链公司是有主动权的,比如公司和中科海纳共同管理的电芯厂是公司100%控股的,只是和中科海纳共同成立了管理层,负极材料是釆用无烟煤去做的,无烟煤公司是完全可以提供的,而且公司无烟煤作为负极的性能和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但其他环节比如正极钠铜铁镒这块还需要外部采购。中科海纳正极釆用了铜铁镒层状氧化物技术,比镣铁镒等技术路线的材料要便宜很多,而且钠的来源也很多,所以最终成本能够降的比较低。

中科海钠的技术在行业内是最受认可的。宁德时代、大连大化所、钠创新能源等技术与中科海钠还是有些差距的,我们主要釆用层状氧化物,优先釆用无烟煤,出来的良品率是很高的。其他厂家釆用的普鲁士蓝等材料,在当前情况下存在瓶颈。电解液公司与多氟多合作,电芯也釆用中科海钠的技术,目前钠离子电池市场完全空白,公司目前布局比较合理。

电解液方面,公司和多氟多合作生产六氟磷酸钠电解液。


7、钠腐子电池下游客户和具体应用是怎样的?

公司对未来钠离子电池市场很看好,产品出来后主要侧重于储能市场,因为不管是能量密度还是循环次数,目前更贴近储能市场的需求。目前钠离子电池釆用AB捆绑的方式也可以用在电动车上,但现在依然致力于两轮电动车和代步车上。(各行业纪要+v:hjk985211)后续等到技术进一步突破,能量密度至少达到160wh/kg以上,我们可能会进一步调整战略方向,进军电动车市场。

我们预计未来储能市场规模能达到万亿级规模,对应电厂等客户政策上有了定性的指标要求。我们作为煤炭企业,长期合作的就是电厂客户,对于下游客户需求我们是完全不发愁的。


8、钠离子电池和锂电池的对比,能否与锂电竞争?

钠电在储能方面有巨大优势,包括巨大的成本优势,以及安全性能也十分突出。钠电在能量密度上确实不会超越锂电,因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23比锂的7是要高很多的,所以从材料上看确实超越不了锂电池。但对电动车而言,需要性价比和综合考虑。如果锂电是300wh/kg的能量密度,未来钠电能达到2OOwh/kg以上,二者虽然有差距,但如果锂电池继续保持目前的价位,钠电池量产后,成本再综合下来,就性价比而言,在电动车市场还会有一席之地,尤其在中低端电动车市场。


9、飞轮储能产能是多少?应用场景主要是哪些?

2021年年底实现了 200套的产能,目前生产了大概20套。飞轮储能的应用场景要求相对较高,适用于地铁、高铁这种高速充放电的应用场景,另外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电厂,搭配钠离子储能调峰和飞轮储能进行调频,从而形成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一整套的储能解决方案。目前的飞轮储能的生产是按照订单去生产的,对少量电厂的订单已经在交付过程中,飞轮储能的放量预计是钠离子电池出来后在电厂混合一体化的使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