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晶科能源会议纪要220322

2022-10-30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360新闻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公司介绍】

晶科能源目前具有三个明显优势:

1、晶科能源全球化程度领先,组件出货连续四年居于冠军宝座,海外销售占比80%以上。有行业领先的品牌和渠道,并在多个主流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

2、垂直一体化程度的领先。第一个五年公司就建立了一体化产能。去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到32.5/24/40GW,N型电池产能规模投产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率,同时还将建成7GW海外垂直一体化。

3、技术领先。公司2019年开始topcon产能布局,各项工艺都得到了验证,去年10月,公司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4%,第四次打破纪录。规模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4.5%,良率接近perc,一体化成本也与perc基本持平,未来有技术储备可以持续提效降本。组件环节,公司去年11月应用了topcon的旗舰产品Tiger Neo,凭借低衰减、低温度系数、高双面率可以帮助用户提高3%的发电,同时少占地的特点也更适用于集中式电站的需求。产能方面,晶科能源在今年1、2月分别于合肥、尖山分别投产8产能,各项指标均符合预期,有望实现提前瞒产。得益于N型组件产能的快速提升,全年出货有望达到10GW,海外分销市场目前供不应求,国内大型地面电站也陆续有N型产品中标,N型产品也是凭借着优异的性能,综合溢价表现也是符合预期的。

【Q&A】

Q:合肥、尖山产能情况?技术指标以及后续扩产计划?

目前公司合肥、尖山一期项目对外公告均是8GW产能,合计16GW。合肥今年1月投产,尖山项目2月投产。合肥和尖山都比预期达产时间提前了2-3周。

产线效率、良率方面,已经交付的产线效率是24.5%以上,良率已接近perc,比perc略低一点点。公司后续电池片扩产都是以Topcon为主。

Q:市场传闻晶科topcon组件的ctm指标不是特别好,实际情况怎么样?

我们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可能是一些人看到我们不同的数据来源,CTM根据组件版型的不同是各不相同的,双玻的CTM就会明显低于单玻。我们内部都是单玻组件作为衡量指标的。Topcon的CTM已经接近perc正常水平,并不存在topcon的ctm明显比perc低的情况。

Q:硅片电池+组件相比perc的成本差异?

目前Topcon产能还在爬坡阶段,电池成本会稍微高一点,量产爬坡完成后N、P同成本就可以达成。Topcon组件功率比perc高几个挡位。 成本方面,组件功率高带来的单瓦成本下降。第二,N型硅片再单片功率也比P型高,N型硅片也可以做到更薄,这两个方面加起来在硅片环节也会有优势。 电池制程复杂一点,N型比P型有大概几分钱左右的劣势,从而构成了一体化成本基本一样的结论。

Q:国内组件也在陆续招标,有明显的溢价,国内外合理溢价水平?

定价方面,我们是和客户公分利益的,会考虑到客户的利益。

Q:LPCVD取得了更快的进步,如何定性地说明解决绕镀的方式?

我们的解决方式更多的不是传统的背靠背的方式插片,就是一片一片,没有背靠背的方式插片,背面形成了比较均匀的膜层。我们通过后续化学方法的处理,可以把膜层更好处理掉,不会有绕镀残留。

之前会有很多顾虑,担心影响产能。我们通过压缩炉管运作时间,扩大作业设备的产能,极大地缓解了产能对成本的影响。产能影响对成本影响很小,所以我们是在行业内率先解决了绕镀问题。

Q:公司效率目标如何?

晶科topcon电池片效率预计每年提升0.5%。也说明了我们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能力。

Q:按照72版型估算,单玻为例,可以做到570W,估算是否正确?

如果是说大版型,相比于PERC的功率领先接近20W是可以做到的。

Q:N型硅片环节硅料比较贵,非硅拉棒数量,硅成本来看,减薄后单瓦成本怎么看?

硅片环节可以做到N型比P型领先。主要一方面是通过减薄,另一方面N型棒长可以拉的更长,出片数也会更多。

Q:公司Topcon良率如何?

公司最早的海宁900MW的N型产线,良率和perc一样。爬坡中的产线,还差1- 2个月彻底交付生产,良率和perc只有微小的差距。

高温导致的问题,核心还是放片的方式。高温会导致破片增加,但是我们在高温过程中运用的是横插片的方式,载具和片子的接触点比较多,就减少了高温产生的不良的影响。

Q:公司的Topcon产能预留了哪些设备和工艺提升效率?

我们确实预留了很多升级空间,是能够保证明年后年各提升0.5%的。但目前技术细节处于保密阶段。

Q:激光设备应用情况?硼扩、开槽、丝印是否都有应用?有没有可能的激光设备的应用?

第一代的topcon电池技术现在是没有的。未来激光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工序,我们肯定是在做相关的开发和研究,在进行开发和储备。 激光肯定是会应用的,时间点不会放到非常长的维度上,现在技术进步很快。

Q:182版型组件的功率是多少?

按照CTM接近的话,我们应该是570W,我们现在主流是565W附近。平均565W,少量560W、570W。

Q:Topcon是温度比较高的工艺,薄片化之后会不会影响到良率?

大家认为高温会影响良率,我们主要通过横插片,使得夹具和片子的接触点变多,降低了高温对良率的影响。

Q:一套topcon产线投资额?未来是否还有下降空间?

和perc产线投资差额在20%左右,预计还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预计未来单GW 资金投入会进一步降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环节上优化工艺的方式,把工艺时间 进一步缩小,所以单GW的投资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Q:公司后续的降成本目标?

稳定量产前提下,是做到和perc成本持平,预计今年年底、明年上半年,N型产 线会比P型产线低1分钱以上。2年左右的时间,会进一步下降,达到3分钱以上 的成本领先。主要的成本下降主要是靠提高效率,明年功率扩大到4-5个挡位, 后年会扩大到6个挡位,成本自然会下降。 另外就是银浆的节省、新技术的导入方面。

Q:银浆的节省上,量产线银浆耗量情况?2-3年能降到什么水平?

可以看到我们N型和P型的银浆不是1:2的关系,我们N型比P型增加控制在了 50%以内。

未来银浆降本,我们认为后续的新技术也会进一步出现。未来颠覆性技术出现, 银浆耗量会进一步下降,而且因为N型是两面银浆,成本降幅会更大。

Q:核心设备的LPCVD后续是怎么考虑的?改造技术如何?

目前我们还是在用LPCVD,产能可以进一步做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我们 也在PECVD、PEALD,我们看到POLY层和氧化层的生长,LPCVD成膜的均匀 性和致密性是最好的,目前LP还是占据一定优势。未来PECVD、PEALD能否进 一步进步甚至超越LPCVD,我们也在进一步验证。

Q:效率如何进一步做高?

预计后续每年提升0.5%的水平。不管是SE的结构,还是双面poly,都在我们的 路线图当中。

Q:硅片减薄是会在今年6月满产以后导入,还是逐步推进的过程?预期能做到 多薄?

实际量产都已经在150μm以内的硅片了,每减10μm,大概对应2分5左右的成 本水平。预计未来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下降。

Q:夹具改进的壁垒高吗?

这也是我们前期的核心壁垒。在topcon开发过程中,壁垒非常多,从开始的硅 片,到电池到组件,各环节工艺都是独特的,包括独特的设备,以及最新的工 艺。所以工艺的壁垒不是一处,而是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会在相当长的时间,保 持一定技术壁垒。

Q:topcon组件相比于perc组件的成本差距如何拆分?

组件、硅片都会领先perc大概1-2分,电池大概比perc高2分钱。

Q:Topcon的硅片能做到150,是因为N型硅片的优势,还是拉棒工艺可以做 到硅片更薄?

高温的工艺上,有特殊的横放的夹具的优势。

Q:整个行业topcon行业的硅片的厚度下降的空间?

预计未来厚度会进一步下降,只要是相应设备顺畅度调试好,都能做到,不是一 个真正的壁垒。 更多纪要关注:深圳财富club

Q:HJT和PBC的技术储备情况?

Q:HJT有个微晶化技术,这个技术可以用在topcon上吗?

Q:组件端有没有设备需要更换?

Q:现有串焊设备对厚度减薄有没有不利影响?

Q:topcon和perc相比发电性能如何?

Q:激光掺硼设备对topcon效率提升有明显的效果,这块公司认证情况怎么 样?

Q:激光在光伏应用的设备商并不多,我们和国产激光设备商合作的情况怎么 样?怎么避免设备商造成的技术扩散?

Q:现在是24.5%左右的量产效率,后续提效除了激光掺硼以外,有没有其他的 技术手段?往后继续提升的路径?

?$晶科科技(SH601778)$? ?$隆基股份(SH601012)$? ?$晶澳科技(SZ002459)$?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