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光伏全产业链的制造优势巨大,加上海外总的电价都高于国内的火电上网价格,所以外销的全球竞争力没有对手,如同中国乒乓球队,世界杯就是队友间的友谊赛。
但国际贸易背后有着国家间的贸易政策壁垒和非贸易壁垒。早年欧盟制裁中国光伏倾销,加关税40%,那一轮光伏企业死了不少。 $通威股份(SH600438)$ 和 $隆基股份(SH601012)$ 就是借着那次行业危机,逆周期收购扩大规模和新的产业环节的。
19~20年的行业危机,又是通威逆势扩产多晶硅,隆基, $中环股份(SZ002129)$ , 上机数控 等通过参股上游硅料企业间接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并保证了21~22年需求修复后的原料供应。
今年六月份,年平均采购10GW光伏组件的印度,要提高关税40%,虽然在全球200GW的份额里占比只有5%,但如果北美地区,再有进一步的打压,难免对中国光伏产业不产生明显的扰动。
需求大幅变化是行业周期性波动的核心力量之一。供给的滞后性会强化波动的幅度和周期常数。
目前今年多晶硅紧平衡,全行业不会出现价格战。明年二季度后多晶开始富裕,价格必然回落,推动下游采购活跃。
单晶和硅片环节,在需求稳步增长中,供给在明年大幅增加中,虽然不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但起码不会发生恶性价格战!
尤其是大硅片,薄片化和参配颗粒硅的比例三个环节,技术附加值的威力会分别降低5%/3%/3%的低成本。
中环三者凑齐。今年会有8%的成本优势。明年会有8~11%的成本优势。
所以价格战
同行盈亏平衡的时候,
中环还有8~11%的纯利润!
同行亏损但不亏现金的时候,
中环依然还能盈利3~5%
这个价格点就是彻底出清淘汰落后产能
同行从23年初微利~23年三季度盈亏平衡~24年二季度不亏现金的恶性价格战,预计需要一年半能够彻底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