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大唐山西新能源公司昔阳西寨风电场一期49.5MW工程首批风机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该公司风电、光伏在役总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达到103.4万千瓦,成为集团公司乃至山西省为数不多的百万级新能源公司。
山西省昔阳县是大寨精神的发源地,西寨风电场就座落在这里,该风场规划装机容量为99MW,一期开工建设49.5MW,安装24台单机容量为2MW和1台单机容量为 1.5MW的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厂家为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昔阳西寨项目一期工程2016年8月23日取得集团公司开工批复并于当月开工建设。广大建设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工作、众志成城,克服林地多山坡陡、雨季道路冲垮多发、机位小设备吊装难、设备到货迟等困难,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狠抓工程质量,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生产提前介入为早日投产铺平道路。
优设计 助力提质增效
在西寨风电场建设中,以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将优化设计工作前置到预可研、可研等布局阶段,扎实做好项目优化设计工作。这是该工程最大的亮点。
风场选址优化。 该项目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在确定了风机厂家后立即组织广东明阳厂家、山西电力设计院、试验研究院及山西新能源公司前期人员多次到现场勘测,经过对机位发电量复核和多次评估调整,通过与微观选址数据比对,优选了风能资源较好、地形地质条件良好的25个机位,为确保每一台风机发挥最大出力水平奠定了基础,进而实现风机可利用率的提高。
风机布置优化。 从地形地貌特点上来说,西寨是九山半水半分田,90%山地、5%的河道和5%的耕地。结合实际,西寨项目在充分考虑山区地形地貌、主导风向、主风能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同时,依据风电场地形条件、建设规模、风力发电机组的型号及装机的台数,科学界定风电场用地边界,标定需避让的林地、耕地、村庄等,对风电机组进行了优化布置,为保证风机之间足够的距离以减小尾流损失提供了保障。
设备设计优化。 该项目在风机选型时积极协调风机厂家到项目现场进行勘察指导,通过比较风机轮毂高度、叶片长度等方案最终确定采用项目采用3种风机机型混排方式(MY2.0-121机型10台,MY2.0-110机型14台,MY1.5-89机型1台),经测算,机型优化后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达到2383小时,比原机型(MY2.0-110机型24台,MY1.5-89机型1台)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2276小时高了107小时。优化选型后,昔阳项目内部收益率由11.93%提高到12.96% ,20年寿命周期内增加净利润约5168万元。
集电线路优化。 西寨项目一期共2回路35千伏集电线路出线,线路全长初设约为16公里,为避免发生线路覆冰倒塔情况,线路路径尽可能地选择在背风侧,且全线采用铁塔。集电线路终端塔连接箱式变压器的高压侧电缆易击穿损坏,结合已有风电场的运行经验,本项目高压电缆选用单芯电缆,相比三芯电缆投运后的稳定性大大增加,经过优化设计后长度缩短为11.95公里,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400余万元。
提质量 确保务期必成
细节决定成败,在确保按时投产的前提下,更要追求优的质量。在西寨项目工程开工建设之初,便以创建集团公司样板工程、精品工程为目标,加强工程管理,全力以赴加速工程施工,以矢志不渝决心战难关、抓质量、保进度,确保项目优质按期投产。
闯难关。 工程建设时期,现场条件极其艰苦,住的是村民的的土房,吃的是馒头就白菜。在深山老林中,建设者放弃了节假日和休息时间,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全身心的投入到工程建设中。面对工期紧,任务重,设备供货不及时,自然条件恶劣等诸多困难,全体建设者心中卯足一股劲,与自然抗争,不惧艰险,与时间赛跑,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充分展现了驭风而舞者的精彩风姿。2017年8月,西寨项目进入风机基础浇筑和风机吊装的高峰阶段,西寨之偏,不挨国道、不靠省道,只有两条低等级县道,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当时正值西寨地区的雨季,整个工地泥泞不堪,加之山区坡高路陡,给塔筒和叶片等大部件运输带来不少的难题,运输重型设备的车辆经过的道路有时要翻越好几个山头,地势险要,狭窄迂回,稍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在设备运输过程中道路被河道冲垮,至使车辆陷入无法行驶,要确保这些超高、超长的重型设备安全运到目的地,生产人员在雨势稍小之时便身背干粮和水去抢修道路,没有工具只能人力推,用肩扛,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最终确保设备如期安全运到目的地。
抓质量。 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执行力度、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力度,杜绝了现场违反强条的情况。该项目生产介入早,生产准备人员同项目部一起进驻风场,提前了解设备,熟悉项目,为日后风机维护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强督促监理单位按施工项目内容按节点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用近乎吹毛求疵的工作态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保工期。 项目动工期间,由于风机厂家塔筒供货、运输问题导致工期滞后4个月,为尽早拿到设备,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所有设备尽早到货,项目部经理丁磊多次带人到风机厂家协调跟进,厂家位于鞍山,距离丁磊老家赤峰仅几小时车程,但他却为了协调厂家、组织生产,确保工程进度三过家门而不入。风电机组吊装周期长,危险点多,外加室外高空作业,是整个风电工程的重中之重。机组的桨叶长100余米,主机机舱重达90吨,整个风力发电机组吊装时要被提升至距离地面80多米高。从走场路径到达指定机位后如何停放,从吊装过程中近百吨吊的主臂最大仰角和提升高度,到吊装前后实时风速测控等,都影响着风机能否顺利吊装完成,一个微小细节出现问题都将产生不可预想的后果。在现场监理单位、主机制造商、总承包单位以及有丰富大型履带吊实操经验司机的共同合作下,吊装方案几易其稿,经过多个工作日的反复现场演练,吊装方案终于确定。为了保证吊装进度与质量,现场工作人员对风力发电机组吊装实施全程跟踪,从每根塔筒链接螺栓的摆放、二硫化钼的涂抹及塔筒与塔筒的对接、主机舱与顶段塔筒的对接,风机叶轮与主机舱的对接及各个连接部分力矩的打满,都有条不紊,程序严谨。工程建设者们硬是把25台风机一个一个,安全吊装到80多米的高空。在诸多不利因素下,西寨项目全体人员栉风沐雨、众志成城,结合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期,合理组织施工,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聚合力 提前并网成功
全力确保西寨一期25台风机4月17日前全部并网发电。压力和决心迅速传递到所有参建者和项目部、风场领导员工身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西寨风场通过定期召开并网工作协调会,组织协调现场进度、明确各方分工、强化进度细节,严格按照并网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实施,对升压站、风机、线路、保护及通讯设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试,详细记录调试参数,完成了受电前的准备、检查以及质量监督、记录和验收等各项工作。同时,会同设计、安装、调试、监理等单位,制定了详实的并网三措两案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完善了各安全及现场操作应急预案,并在提前组织全员开展送电方案及安全操作知识学习、培训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各级岗位责任,严肃两票三制的申请、执行、监督力度,反复开展并网模拟演练,保证并网每道操作程序都准确无误,确保并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月14日晨6时30分,昔阳西寨风电场一期并网工作正式开始,按照程序先后完成了送出线路、主变、35千伏母线、无功补偿、集电线路、箱变等送电工作。西寨全年平均气温6℃,无霜期只有110—120天左右,所以尽管4月进入春季,白天温度依然只有五六度,风力六七级,晚上气温降至零下,为了确保并网成功,大家在严寒中就地检查,清点施工材料,为并网消除一切困难,最终在15日晨4时10分首台机组并网成功,17日18时59分,25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在短短的三天内完成25台风机的调试并网工作,较集团公司要求的升压站反送电时间提前了3天、较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时间提前了9天、较全部风机并网发电时间提前了1个月!
西寨风场员工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七八岁,班长曹峰是个来自内蒙赤峰的90后小伙,在西寨项目开工后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有时间顾家,把异地的妻子孩子都忽视了。曹峰的妻子黄一玉也是一位90后,在虹梯关风电场从事运行专业,别看年纪小,却很识大体,同为大唐人的她也很理解丈夫的处境,权衡再三便申请将工作调至西寨项目,把几个月大的孩子留给父母照看,那时的风场环境何其艰苦,每当下大雨风场便停水停电,一停就是两天,道路冲垮,工作无法开展,也下不了山,只能吃着泡面看着孩子的照片......后来小两口在西寨乡租了房子,把孩子和家里的老人接了过来,白天两人在山上工作,晚上回到出租屋陪孩子,就这样定居在了西寨。他们说出租屋就是家,因为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这对西寨项目的90后夫妻档,工作中相互帮助,生活中相互照顾,过着一天又一天平凡的日子,用平凡的事迹谱写着不平凡的大唐之歌!他们是山西新能源的缩影,更是大唐的缩影,他们用大唐精神,铸就大唐品牌!
使命重在担当,匠心铸就辉煌。艰苦卓绝的创业换来的是成功与喜悦,一年多的时间里,从第一颗螺丝钉的安装到一座现代化风电场崛起,从一砖一瓦的搭砌到宽敞明亮的主控楼,从一线一缆的敷设到110kV升压站的正常运行,这群驭风而舞的风电建设者们,如同旋转在劲风中一轮风机,在三晋大地上舞出了动人、美妙的风之乐章。瞻望未来,山西新能源公司将继续秉承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砥砺前行,聚力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