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被称作智能制造的下一波浪潮,美国通用电气和德国西门子等领先工业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研究。全球权威 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Gartner 连续三年( 2016 至 2018 年)将数字孪生列为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之一。
自 2017 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的首届会议以来,数字孪生已经得到了国内学术和产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部分技术在工业应用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数字孪生是重塑工业软件生态系统和实现智能制造服务的切实之路。
本次会议邀请行业内顶级专家,研讨主题包括:1)数字孪生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2)数字孪生驱动的设计、制造与服务关键技术,3)数字孪生系统开发与应用实践,4)智能制造服务的关键使能技术与工具。
学术报告会议现场
27 日上午大会报告由西北工业大学王军强教授主持。作为首位大会报告嘉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飞教授介绍了全国数字孪生会议的发展渊源、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从模型、数据、连接、服务功能与物理的维度解释何为数字孪生,阐述了物理信息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s , CPS )与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 DT )的区别与联系,深入浅出,剖析了数字孪生的模型、数据、互联与智能服务的系列科学问题与理论创新点。
大会报告 1 :陶飞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优青) 香港城市大学李涵雄教授做题为制造的多尺度复杂性与智能化的实现的精彩报告。以电子封装的案例解读制造的多尺度性及控制问题,并提出时空动态系统建模与跨尺度控制的重要性。 大会报告 2 :李涵雄教授 (杰青 / 长江 /IEEEFellow )北京理工大学刘检华教授做题为数字孪生体内涵及车间数字孪生体构建的精彩报告。提出数字孪生为实现 CPS 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方法和实施途径,结合结构板数字孪生车间等案例,阐述了数字孪生在设计与运维服务的可应用模式。
大会报告 3 :刘检华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 西北工业大学张映锋教授做题为制造资源的智能化建模与协同优化方法的精彩报告。提出企业管理高层与制造车间底层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制造过程的监控、执行、控制过程存在实时响应慢、优化滞后、管理混乱、执行效率低等问题,从发表的系列高被引论文展开,分点阐述了制造信息的主动感知、多 agent 建模、物料配送、虚拟装配与动态优化等前沿科学问题。 大会报告 4 :张映锋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 广东工业大学刘强教授做题为数字孪生车间定制设计方法探索的精彩报告。从智能车间定制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提出产线构型配置、动型设计、控型规划、优型演化的四型合一设计思想,阐述了智能车间定制设计蕴含的科学问题,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在实现产线快速设计及重构的应用前景。 大会报告 5 :刘强教授 (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 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张执南教授做了设计科学与谢友柏设计科学研究基金的宣传报告。 27 日下午,由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张旭辉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王军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万加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峻峰教授、东华大学鲍劲松教授领衔主会场,武汉理工大学徐文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赵宁教授等领衔各大分会场,对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服务的前沿与内涵、关键技术与方法、应用模式及案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会场系列报告
27 日下午学术会议后,与会专家与学者们参观了广汽新能源汽车制造数字孪生车间,理论联系实际,在了解到车间工艺流程及实际需求后,结合大会的学术研讨,对数字孪生技术与智能制造的应用前景更加自信。
广汽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参观 28 日上午与会专家与学者们参观了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了广东工业大学国重实验室的跨尺度高速精密运动生成与测控、微结构阵列超精密加工、电子制造智能装备与系统集成三大研究方向,高度认可广工自主研发的系列装备与技术。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大会的报告内容丰富且精彩,通过聆听专家们关于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服务的学术报告,开阔了研究视野,碰撞出了创新火花。此次会议的圆满召开,对扩大数字孪生技术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制造业信息化分会
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〇一九年七月三十日
刘强教授(智能车间) 团队 公众号
编辑:张定、张浩、黄铭溪
审核: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