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2024无人机
金巡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全球能源互联网在未来实现的概率有多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022-10-10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百度资讯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刘BOSS和 近阶段大力推行的观念,值得一聊。

1)什么是全球能源互联网

在刘BOSS的著作中,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其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


这里面有很多亮点,比如:

如何将 及其周边的风能资源和赤道太阳能资源送出来?自然的重量级武器: 输电。


偌大的全球互联电网建好之后,谁来调度?不怕,另一大创想:全球调度中心,球调。由此衍生,全球能源发展亦可简称为球发,全球能源互联网可简称为球网,然后产生全球电力交易所(简称球交),想想这些名词就觉得恐怖。


有人戏称, 已不适合担任国家电网董事长了,适合当联合国世界电网董事长。


PS: 秘书长MS对这个概念很赞同,回信给刘BOSS说,认为这是代表能源企业为应对全球 做出的前瞻性承诺。十分期待在未来数月内能够见到切实进展。未来数月,潘老师太可爱了。。。。


2)全球能源互联网有无必要


个人认为没有太大必要。


电力高速公路与其他基础设施没有可比性。人们需要全球通讯网,因为人们需要跟地球对面的人联系;人们需要全球交通网,因为人们需要全球旅行,但是你可以说:用哪里的电在效用上都是一样的。


电力本质上不属于稀缺资源,相对容易得到转换,过长距离(比如超过1500公里)输送的高成本电力也注定在大部分时间无法跟本地电源类型相竞争。以欧洲为例,可再生能源在欧洲的潜力比当地对传统电网的需求高出了15倍,亦不需要从其他地方进口电力,如何需要一极一道输送电力?这也是世界上主要发达地区,包括欧洲、美国的电力系统都相对松散的根本技术原因。


电力具有不宜储存、需要供需实时平衡、运输损耗大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地区、国家有着高度差异化的电源结构与市场定价体系,很难说需要一个统一的联络体系来规范,所以一般来说电力在较小的区域市场才符合规模经济与竞争力原则。


3)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不可行


个人觉得也不太可行。


技术方面, 1000公里以外的电,必须用非常强大的电压,譬如1000千伏或者1100千伏的特高压才能实现电力的远距离输送。但1000公里,只相当于上海到辽宁的距离。如果要从莫斯科到北京,或者莫斯科到芝加哥,六七千甚至上万公里,除非未来电力超导技术能有突破,否则2000千伏的电压从莫斯科送到乌鲁木齐,可能已经没了。


政治方面, 电网事关国家安全,要打破地缘政治阻碍,推行跨国跨洲输电网络几乎没有可行性。以铁路为例,中国几乎和周边所有国家的铁路轨距都不一样,可见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戒心有多重。


经济方面, 想想就觉得恐怖了。举个例子,目前最大的电网互联计划——沙漠太阳能计划,涉及40多个国家与地区(请注意:若以地理范围计算, 、西欧、北非等40多个多家与地区的面积加起来并没有我国大),近5、6年以来却几乎毫无进展。即便电网公司不考虑全球电网的经济性,为了实现宏伟构想,电网公司能否不顾盈利与否,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自掏腰包,建设连接北极与赤道的巨无霸型电力系统呢? 显然是不可能的。


未来是否有什么新技术来支撑这一观念呢?或者当前是否有技术萌芽正在成长可以支撑未来这一宏伟构想?


比如超导,假如实现了常温超导,传输电力完全没有损耗了,但线路的技术又早已是成熟技术,投资成本下降的潜力可以说几乎是零,更不存在技术颠覆式突破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长距离电网传输都是缺乏竞争优势的。


4)《 》这本书


说实在的,不谈书的结论的话,这本书确实不错,应该是集国家电网顶级智囊团队,合力而作,处处干货,非常给力,数据图表新颖、全面、翔实,非常难得。



以上。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