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算环境账 ,也要算经济账;不仅要算政府的大账 ,也要算家庭的小账。
作者 | 斯远
11月6日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对山西开展回头看 ,接到7起关于太原市迎泽区康乐片区严禁用煤、群众无法温暖过冬的举报。16日晚 ,督察组通报称 ,该区禁煤一刀切 ,一些社区居民只能靠烧柴、烧废旧家具采暖。督察组认为 ,这是一起典型打着大气污染治理旗号却影响民生的一刀切行为。
许多居民家的墙边或烧炉房或空地上 ,堆满了各种各样捡回来的劈柴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接到通报后 ,太原市委市政府连夜开会 ,责成迎泽区全面整改。几个小时后 ,首批3万公斤洁净煤送到了居民家门口。11月18日 ,20万公斤洁净煤也已到位。
整改令发出几个小时 ,清洁煤就已到位 ,这样的令出必行令人击节 ,更让人感叹:早干嘛去了?既然有如此强大、高效的执行力 ,为何就不能用在正经地方呢?早一点备好洁净煤 ,早一点做好应急预案 ,早一点开始源头治理 ,又何至于弄到眼下的一团糟?
街道发放的电取暖器
山西污染严重 ,大气环境治理压力巨大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此前几年 ,太原经常被环保部点名。2017年 ,在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排名中 ,太原排名倒数第六。
不必否认 ,近年来 ,太原采取了很多整治措施 ,在企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防控等方面 ,着力甚勤。今年年初 ,太原宣布实施力度前所未有的煤改电煤改气 ,要求实现市区燃煤锅炉清零 ,市区建成禁煤区。10月 ,又宣布全力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要求实现全市20吨以下燃煤采暖锅炉全清零 ,三县一市建成区建成禁煤区。
舍不得用的煤泥
但在缺乏替代措施的情况下 ,强力锅炉清零、全面禁煤 ,无疑是在拿民众的取暖权利做赌注。一旦电和气跟不上 ,或者即便有电有气 ,但基础设施不配套 ,老百姓必然会挨冻。这本是常识。
遗憾的是 ,在攻坚行动的热度之下 ,当地似乎并没有认真考虑过民众挨冻的情况。这也导致在现实的执行层面 ,一项原本应该是综合治理的工程 ,相关配套措施并没有如期到位 ,只剩下了拆和禁。
类似的情形并不陌生。去年河北多地因强力推进煤改电煤改气 ,强行划定禁煤区 ,导致很多老百姓冬天无法取暖 ,曲阳的小学生只能靠晒太阳苦熬。今年以来 ,河北吸取去年冒进的教训 ,明确表示要确保群众安全清洁温暖过冬 ,对于已经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的 ,要强化气源和电力保障;对于尚未改电改气的 ,要加大洁净无烟煤供应力度 ,实行送煤到户;对于集中或分散供暖的 ,要保证室内温度达标。
室内温度最高才16摄氏度
这样的分类施策 ,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也是对广大民众负责。政府就该充分考虑民众的需求 ,既要蓝天 ,也要温暖 ,绝不能因噎废食、简单粗暴 ,让老百姓守着煤海还要受冻。
治污染与保温暖 ,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关键是政府要及早规划、未雨绸缪 ,把各项工作做到前边 ,要想办法找到环境治理与公众权益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这就要求 ,在具体工作中 ,不仅要算环境账 ,也要算经济账;不仅要算政府的大账 ,也要算家庭的小账。如何在减排的同时 ,让百姓用上经济实惠的替代能源 ,这本来就是政府要考虑的事情 ,岂能强行禁煤以倒逼居民用电取暖?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 ,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