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国家电网通过App发布一则严正声明称 ,今年以来 ,个别充电运营商引入野蛮资本大搞1分钱充电、0服务费等低价促销和恶意竞争 ,严重扰乱充电市场秩序 ,误导电动汽车车主充值充电 ,给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此事一出 ,许多网友质疑国家电网是不是干不过、玩不起?被动了铁饭碗就急眼。直到有人祭出了这组数据:2016年至2019年 ,四年时间里国家电网花了6444亿进行农网改造升级。2018年至2020年 ,国家电网为了让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用上电、用好电 ,在全国范围内调集数千名员工 ,投入15.3万电力人进行建设 ,耗资304亿 ,服务198个贫困县、443万户、1777万居民。
其实国家电网不管是在体量、资金、数据上都完全可以跟资本较劲 ,打一场硬核价格战 ,但它没有 ,它更愿意将盈利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 ,用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一个低调的国企 ,这些为人民服务的小事自然不会被高调宣传。反观一分钱充电宝、骑车的后来 ,你的小黄车押金退了吗?用低价倾销、打开市场、提升价格的套路形成垄断 ,被资本疯狂割韭菜的 ,还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消费者。
信息碎片化时代 ,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往往被那些博人眼球的信息所占据 ,做出未必正确的主观判断 ,只有事件被舆论发酵得够大时 ,我们才会去事件背后寻找答案。
近期的另一宗乌龙事件 ,一家企业同样因为低调而被误读。有网友爆料称 ,苏宁易购南京总部把员工宿舍卖了 ,要求员工1个月内搬离 ,其中一些员工刚交了半年租金就被通知搬走。但没几天 ,向一位苏宁员工求证的聊天记录流出让事件发生了反转。被卖掉的公寓是之前苏宁自建的商品房 ,小区名叫紫金嘉悦 ,是苏宁当年为了关怀员工 ,专门打造的苏宁1200公寓 ,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租给员工居住 ,以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本次正常出售其中的41套 ,需要搬家的41位员工可以搬到南京总部的为员工提供的真宿舍过渡到找到适租新房源为止 ,苏宁还提供免费搬家 ,吃瓜群众最关心的租金也会按规定退回。
公寓乌龙之后 ,人们吃瓜的姿态也各有不同。网络上有关于苏宁资金问题的猜测 ,还有还有网友恍然大悟:原来苏宁也给员工提供公寓啊?……
其实 ,此次受到外界关注的苏宁紫金嘉悦早在2019年就建好了 ,公寓精装修、智能家居、拎包入住 ,而且低于市场的价格确实对年轻人十分友好。除此之外 ,需要买房的年轻员工还可以申请苏宁的1200员工购房借款项目 ,最高50万住房贷款作为首付 ,利息低至百分之一点几 ,而且第一年可以免息。这种操作博好感但烧钱。
在如今住房的巨大压力下 ,许多大企业都会用住房福利来留住员工。
细想一下 ,作为一家老牌零售商 ,苏宁为国内消费者的家电升级的贡献大家早已有目共睹。
这种低调还发生在去年疫情期间 ,苏宁在抗疫过程中闷声干大事 ,捐款捐物、免费服务、抗疫支出等各方面总投入超过10亿元。调动物流运送紧急物资进武汉、为方舱医院连夜安装空调、全国小店保障民生供应等等 ,这个相信大多数吃瓜群众也不知道。
前两天 ,有一些苏宁内部员工的新闻出来 ,可以去细心阅读一下。发现被顶上风口浪尖 ,苏宁的反应似乎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紧张 ,苏宁工资每月按时发放 ,端午节每个人还发了200块过节费。这也很好理解 ,从创业最初的十余人团队到如今的30万员工 ,苏宁这样一家巨型企业的压力 ,超出打工人的认知范围。企业本身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提供的就业岗位、缴纳的税务 ,只要能正常运转就已经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了。
在人人都可以拿着麦克风成为评判者时 ,只有在全部真相之上才能有一说一 ,而不是管中窥豹。每一则风口上的新闻背后可能都有隐藏的原因 ,不妨让事实再飞一会儿 ,让评论的手再等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