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的初中化学老师一定讲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而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但如果你的文化水平达到高中及以上,建议来看看更准确的解释。
首先要明确一点: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知道了这些,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的回答更加科学。
从初中的理论入手: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改变,但是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由此,我们可以将物理变化通俗地定义为:变化的最小单位为分子的变化。而化学变化就是变化的最小单位是原子的变化。
可能这时就有人问:那初中的表述有没有问题呢?对此,我给出的回答是:可能还是有点问题(划重点)。
初中的表述提到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这就是核反应。
我们知道,物理变化的最小单位是分子,而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是原子,而核反应的最小单位更小,是质子和中子。质子与中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能使原子种类发生变化,毫无疑问,分子种类也会随之改变,物质种类也会改变。
总结一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物理变化的最小单位是分子,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是原子,补充说明的核反应变化的最小单位是质子与中子。
下一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