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 迎的语文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小学语文》」
教材解读 | 小学作文 | 诗词歌赋 | 基础知识 | 课内外阅读
同题作文文/冯泽锦
朝阳娇艳妩媚,在远处朝我们挥着手。公路两旁的树木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一家人驱车前往石圳海滩,要去参观风力发电站。
车轮不停地转动着,窗外的景物迅速向后移动。我悠闲地坐在座位上,听着柔和的旋律,欣赏着沿路的风光,一架白色的细长的大风车映入眼帘,我兴奋地叫:爸爸妈妈,快看,那边有一架超级大的风车!妈妈顺着我指的方向望去,微笑地说:傻孩子,那可不是什么风车,那是风力发电机啊!前面就是我们要去参观的目的地。
随着汽车向前行驶,风力发电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了:一架、两架、三架……风力发电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白色的细长的身躯,头顶上支撑着三个叶片,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缓慢地转动着,像是在空中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圆。每个叶片的末端都是尖尖的,尖角上还涂有红色条带,显得格外醒目。
一下车,我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双脚踩着细沙,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那大大的风车塔筒走去。我惊讶地发现这塔筒大得要几个成年人合臂才能抱住。顺着塔筒抬头望向天空,几片大大的扇叶几乎伸向了空中。近看,大风车像一位昂首挺胸的巨人,眺望着大海。远望,大风车又像一朵朵傲然怒放的太阳花,惹人喜爱。
望着像长蛇般伸向远方的风力发电机,我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这些风力发电机都是白色的?
爸爸清了清嗓子:白色百搭。一方面白色与自然环境的兼容性很强,另一方面,白色也会突显出风力发电机的存在。除了下雪,大自然中很少会形成白色的地表。空中的飞行人员更容易看清楚地面上高耸的白色风力发电机,提前躲避这些障碍物,所以采用白色。
那风力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我好奇地问。
这些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的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到发电机的额定转速,促使发电机发电,也就是把叶片旋转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最后转换成电力动能。爸爸顿了顿,接着说:风力发电的优点很多: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等等。目前,地球的能源短缺,所以国家才推出了替代能源来支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虽然人类对能源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但是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节约能源,随手关灯、关电器,在光线充足时不开灯……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推荐理由: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许丽鸳: 这是一篇参观性的习作。小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来写风力发电站,对风力发电站的认识层层深入,先是模糊的外形认识,再是清晰的外形认识,然后是对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优点的了解,最后由感而发(虽然人类对能源的探究永无止境,但是地球的能源有限,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节约能源,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人警醒。
福建教育学院卢永霞老师: 小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自己和家人去石圳海滩参观风力发电站的经历,通过与爸爸的对话,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的颜色、发电原理和发电优点等知识,表达了要保护地球、珍惜能源的思想感情。
对小学生来说,这类传播科学知识、彰显主题意义的文章,容易失于枯燥无味或强贴标签。为此,小作者做了如下努力,使情景事理自然融合,感情自然生发,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是以景衬情,营造氛围。比如,开篇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还着力对沿途风景进行描写,娇艳妩媚的朝阳、绿意盎然的树木,充满生机与活力,喻示一个美好的开始,也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二是巧用对话,推波助澜。小作者描写了与妈妈、爸爸的对话,看似闲来之笔,实则助力事件的发展。比如通过与妈妈的对话,引出风力发电机这一主角;通过与爸爸的对话,解开风力发电机为什么是白色的风力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为什么要用风力发电等谜团,从而引发对能源问题的思考,继而产生珍惜能源、保护地球的想法,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三是多角度观察,多感官参与。小作者多次描写风力发电机,观察的角度有远有近,描写的内容有实有虚。如,远望一架白色的细长的大风车映入眼帘;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一是数量增加,二是看得更仔细,描写更详细:风力发电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白色的细长的身躯,头顶上支撑着三个叶片,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缓慢地转动着,像是在空中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圆。每个叶片的末端都是尖尖的,尖角上还涂有红色条带,显得格外醒目;来到塔筒前,发现这塔筒大得要几个成年人合臂才能抱住。顺着塔筒抬头望向天空,几片大大的扇叶几乎伸向了空中……由此,小作者产生联想,分别把近看的风力发电机比作一位昂首挺胸的巨人,眺望着大海,把远望的风力发电机比作一朵朵傲然怒放的太阳花,惹人喜爱。这样远近错落,虚实结合,多次描写,既突出了主体,又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
(点 击可阅读):
?
【2022年新学期新书】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
上一篇:百变工程:风力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