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中国电力产业数字化研究报告》发布,详细分析了以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地方发电巨头为主体的发电侧,在双碳、电力体制改革的宏观及产业环境下,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从电力生产、运营到服务的全域转型的转型关键、驱动因素、建设重点及应用展望。
智慧电厂
转型关键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势如破竹,要求发电环节的绿色清洁化转型。从生产结构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火电主导发电领域,新能源发电占比稳步提升,如何发挥火电灵活调节能量、解决新能源发电难预测、波动大等问题成为发电企业的核心关注点。
数字与三维结合为锅炉防磨防爆工作划重点
除了核心生产环节,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盈利能力也受重重因素影响;电力市场开放化改革让越来越多的电力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发电企业亟需增强核心竞争力、探求发展新动能。数字化全面转型连接发电价值链,辅助发电企业实现生产、运营、服务的降本增效和创新升级,是十四五期间发电企业的聚焦点。
内部驱动因素:电源侧绿色转型
保障电力生产的稳定可靠是发电企业的首要任务,其次是响应双碳号召,推动发电环节的清洁低碳化转型。传统火电仍是发电侧的主力军,2021年火力发电量约占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发电量同比增长8.4%。这意味着发电企业既需增加电源结构多样性,提升新能源发电业务占比,也需对其以火力发电(煤电)为主导的业务模式进行调整,建设清洁高效的火力发电系统。
智慧电厂机器人智能巡检一体化管控平台
以传统火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和经营环节的效率与效能,例如基于智能巡检技术提升发电机组的利用效率;针对新能源发电业务,企业可通过将AI、5G等数字技术与风功率预测结合,提升新能源的发电与利用效率,增强其稳定与安全性,解决弃风弃光等问题,从而缓解新能源发电对旧电力系统带来的运行压力,最终实现对传统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效运营。
外部驱动因素:电力市场开放化
碳交易、电力体制改革是电力市场的里程碑式事件,二者虽从政策、管理和交易体系上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但其相互影响,且均对发电企业的业务模式产生巨大冲击。碳交易强调火电清洁化及低碳化,促使发电企业增加清洁能源装机,并利用碳捕捉、碳封存等实现发电清洁化,侧面增加以火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运营成本,缩窄其盈利空间。
建设重点:精益化运营
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电力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具体而言指火电与新能源装机、生产活动,及面向两网、大企业客户的电力销售。整体看,发电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内外部产业链的数字化及各项业务数据孤岛的集成化。
传统能源发电厂经过数年实践,发电厂本身智能化改造较为完备,现阶段更关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生产、服务环节的深度结合;针对新能源,建设重点在于从新能源场站到区域集成系统,从发电预测到故障预警、调度管理、发电营销等全面建设升级。
应用展望:智慧电厂
智慧电厂概念于2017年提出,指以物理电厂为基础,将各个系统与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发电行业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新型电厂。
国务院、各地方政府和发电集团不断出台关于建设智慧电厂的文件,并明确指出要提升电源侧智能化水平, 加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的厂站级智能化建设。智慧电厂无疑成为传统电厂的重要转型方向。
下一篇:智能发电关键技术有十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