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CSPPLAZA光热发电网报道: 近日,在由CSPPLAZA主办、中控太阳能和龙腾光热联合主办的2019第六届中国国际光热大会暨CSPPLAZA年会上,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建西北院)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周治 就中电建青海共和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作了主题发言, 并表示该项目已发电在即,将努力尽早发电 。
图: 周治作主题发言
周治表示,青海共和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公司在项目前期进行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积累、先进技术的吸收以及系统集成创新等,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镜场设计方面,中电建西北院综合栅格法、仿生法以及高密度布置方案得到一种创新的镜场布置方案, 在考虑清洗、接线等各方面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较高的年平均效率 。
在本次发言中,周治还重点介绍了中电建西北院将工程建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的数字化工程。 周治表示, 目前的大多数电站已经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自动监视以及自动保护 ,同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前沿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能源工程创新融合, 电站建设运维正在由数字化走向智能化 。
数字化模型
1
数字化模型是数字化工程的基础。 在建设期利用BIM技术建立与真实物理电站对应的数字化虚拟电站,把实体工程的每一个部位、设备、管线对象化、虚拟化并形成数字资产,为数字化建设、移交、运维提供基础数据。
在数字化模型建立过程中涉及的专业众多,没有哪个软件工具能将这么多专业的需求集于一身解决, 而中电建西北院在数字化模型方面的创新之一就是实现了各专业软件工具的互联互通,将不同软件工具建立的数字化模型集成在一起, 实现多专业、多软件、多数据条件下的数字化集成。
数字化移交
2
数据是数字化工程的核心,要实现在可视化环境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目标, 首先要将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的大量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与数字化模型关联起来实现数字化移交 。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轻量化、结构化、标准化处理,使其方便使用,最终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工程数据的全面、统一、协调、模拟及可视化表达。
PM一体化管理平台
3
在以上两项工作的基础上, 青海共和项目使用的PM一体化管理平台是一个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的综合管理系统 。 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的相关信息数据,包括二维图纸、三维模型、合同信息、采购信息、工程联系单以及各参建方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全部可在这个系统里执行。
相关人员能够根据质量、安全、进度及投资开展综合评估,采用提前预判、实时跟踪、纠偏处理等工作方法。 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智慧电站
4
数字化电站建设的目的是未来要形成智慧电站。 它是一个以三维模型和虚拟现实为载体进行电站数据的统一管理,并结合三维模型、数字电站、大数据分析、双胞胎工程、VR/AR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等先进技术, 实现智能作业、智能巡检、智能设备、智能资产、智能地线、智能安全、多系统联动、大数据分析、远程监视和移动APP应用的智慧运维管控系统 。
图: 即将并网发电的青海共和50MW熔盐塔式光热示范项目
回顾此前青海共和50MW光热示范项目的建设过程,周治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要充分发挥设计龙头作用。 从工程的方案前期阶段、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维各个地方都离不开设计的技术支撑, 设计应该深度参与到工程建设各个的阶段中,同时设计人员应具备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整体思维 。
二、跨界融合,整合优势资源。 光热电站的建设涉及到众多行业、如精密机械、化工等等,必须将众多行业的专有技术融合在一起,整合优势资源才能很好的完成工程建设。
三、技术研发支撑项目的高质量建设。 光热电站的建设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必须提前做相关准备,提前做技术积累,这可能是青海共和50MW光热示范项目执行比较顺利很重要的原因。
四、科技创新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 应该发挥技术优势不断创新,并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
中电建青海共和50MW熔盐塔式光热示范项目总占地面积2.12平方公里, 采用近3万面20平米定日镜,吸热器中心标高210米 , 选用二元熔盐作为传储热介质 ,温度参数是290/565摄氏度, 储热时长6小时 ,汽轮机选用超高压、一次再热、双缸双转速、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额定功率50MWe。
↓↓↓
光热会员俱乐部 , 交易担保 , 放心买 , 随时随地掌握全球近300个光热项目动态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