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大气汞是我毕业论文的方向,简单说说好了。
大致上来说是不用太担心了,除了最常见的体温计里面的汞其实就是日光灯灯管里边的汞蒸汽了。另外补牙也会用到金汞齐等合金但那已经不是汞了对人也没啥影响。
至于环境排放的话主要会接触到两方面,一种是空气中的汞,另一种是水体中的汞。
首先空气中的汞大体是不用太担心的。就北京这个经常空气指数爆表的城市来说,大气平均汞浓度在3~5ng/m3,最大值观测到的是50ng/m3。这个浓度什么概念呢?例如森林、海洋、沙漠等地方的环境背景值也有1.5ng/m3,也就比环境背景高一点点的样子。另外美国EPA规定的大气汞污染标准浓度也就300ng/m3,其实就算是北京最严重污染的日子汞也远没有达到污染的水平,因此大体可以放心。再列一个,人体汞中毒(急性)的浓度0.3mg/m3,恩,和环境标准还有1000倍的差距呢,但是至于慢性低剂量毒性的话目前研究还不太完善,不过相信ng/m3的汞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其次是水体中的汞,汞不太会直接溶在水里,更多是以盐态或者有机态存在,这才是最危险的存在。日本的水俣病、第二水俣病正是因为工厂排放含汞废水直接进入海洋,转变有机汞以后通过生物链富集,最后人进食海洋产品之后出现的慢性汞中毒。早些年代这些确实是汞的暴露渠道,但是在出了公害之后基本上就不敢了,各种制约规定刷刷刷的上。
目前主要的汞排放源头是各种火电厂燃煤,煤中微量的汞自然随着燃烧就排放了,其次是冶金工业,垃圾填埋挥发。全球每年排放汞(气态)的总量约为3000吨,近年来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PS:自然排放如土壤挥发,火山喷发,水体挥发的排汞每年约6000吨,少有的自然比人排的多的污染物)
排汞的快速下降主要得益于各种国际条约的限制,最近的一个最主要的条约是在日本熊本签署的《水俣公约》,内容包括汞开采,含汞产品的生产限制,汞交易,汞排放,汞监测等等等等。比起像京都议定书那种限制碳排放这样有争议的东西,这些条约反而没那么多争议,刷刷刷就签了生效了,毕竟是小众污染物
总的来说,环境汞这一块对于人们现在本身并没有什么威胁,今后在条约的约束下更不会成为什么威胁,所以大可放心。
不过温度计还是不要摔坏了(纯汞蒸气压高,不处理分分钟超过急性中毒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