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厚积薄发!从国产DCS系统的发展谈中国电力的过去十年。早在2005年的打开CPEM了解更多时候,托马斯.弗里德曼就写过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那一年前后,信息化也是初露端倪。
那几年技术进步的飞快,facebook上线,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了一千万,阿里开始了双十一的布局~~~现在想想还是非常魔幻,因为就是当初的那几年,奠定了后来中国和世界信息化的格局。
在中国,后来的变数还有短视频成就了字节跳动,在大洋彼岸,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如火如荼。这里需要提一句,后来的特斯拉进入中国,不仅催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还成就了马斯克,那是2012年。
时间滚滚而来,浪潮翻涌不止。
人类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十几万年;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时代到原子时代,只用了二百年;之后,仅用了几十年,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再把时间跨度拉长,相对于地球45.5亿年的历史,人类看似漫长的旅程其实弹指一挥间,王朝与时代像焰火般变幻,古猿扔向空中的骨头尚未落地,我们就进入了数字时代。(改编自《三体》刘慈欣)
时间像一把利刃,看似无声,却改变着一切,就像一位老友,总是在你困难的时刻,给你信心,破除艰难险阻。
人类文明的进步,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生产力的进步,而人类从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封建时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再到机械时代的工厂作业,生产力不断升级换代。近一百年,生产力发展最核心的技术就是电能的使用。
决定生产力的是生产需求,而随着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倒逼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循环是良性的,但是当需求和生产力都到达了一定的阈值,生产力与生产需求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矛盾。解决这种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生产力的不断更新换代。
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都是对生产力的有效提高。而对于生产力的核心区域电厂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生产资料范围内,产生更多的电量,就是当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电厂未进入自动化阶段之前,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普遍不高,之后随着控制技术、材料学、工艺学的发展,开始出现高温高压、高温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更高参数。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生产力的过程。以前我们发一度电煤耗高达400g/kw.h,如今高参数的机组,甚至出现了低于260g/kw.h的案例。如果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这个数据可以压到更低。
但是,电厂本身的效率除了受到控制技术、材料学、工艺学影响外,还有很多的因素。所以,如何将不利因素降到更低,就是目前电厂发展研究的方向。如果从控制系统的条线进行分析,在自动化时代,当前的度电标煤耗基本已经到了极限,寄希望于自动化的手段去提高,基本没有可能。而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甚至智慧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却可以重拾期待。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往回看,会觉得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出现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在当时的那个节点上,很多人会考虑到控制系统的复杂、材料的不稳定性、工艺的不成熟等,觉得是天方夜谭。就像今天我们站在信息时代的门口,觉得古老的发电厂与城市的IT怎么可能手拉手,IT又怎么可能改变电厂,同样也是天方夜谭。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网络时代刚来临的时候,电厂就与互联网产生了共鸣。在大头机还未完全退出网吧,在人均尚未实现QQ自由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考虑将互联网与大工业结合起来。所以,在我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电厂的SIS系统建设已经如火如荼。但是,在很多领域,是IT主动介入到某个行业中,在电厂领域,是行业内主动求变。很多搞控制系统的厂商,早期就已经嗅到了互联网的商机,主动将电厂OT与IT挂钩,这其中就包括西门子、科远等等。
虽然起步不晚,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数字化已经如火如荼的时代,电厂似乎还在信息化的门口徘徊。就像一位老者,站在网吧门口,眼里充满好奇,却不敢再进一步。当初电厂行业接触互联网是主动求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碰撞出多么灿烂的火花,原因我在上一篇文章电厂数字化进阶之路(一):光明的使者中其实已经说过了。电厂求稳,信息化时代需要主动求变,很多壁垒阻碍了其中的发展。这种壁垒,有技术方面的,但我觉得关系不大。
国内发展步伐缓慢,我看了一些国外的资料,其实也是相对保守。但是,两者现象一致,原因并不相同。国内更多的考虑安全因素,国外是因为缺少使用场景和需求。作为第一电力大国,我们的火电装机占到了全世界的近一半,这个比例还在进一步加大。这其中带动了包括装备制造、交通物流、钢铁煤炭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我们有足够的场景和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当前的电厂整体运营水平。
而在基础理论使用已经很难突破的情况下,如何与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结合起来,从工艺优化、运营管理、设备健康状况等方面来实现内部提升,尽最大的可能降本增效,是摆在行业内的一个课题。在信息化的大门尚未打开之前,其实我们能用的手段都用过了,虽然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没有很大的进步,但随着信息化进一步的延伸,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可能,电厂领域内其实可以想象更多。
这种想象,在当前虽然难度很大,但也绝对不是天方夜谭,站在今天看过去,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站在未来看今天,想必也是似曾相识。时间是位长者,深邃的目光为我们肯定一切,时间也是位朋友,帮助我们把不可能变成有可能,把有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2022年7月10日 夜 于上海!
下一篇:火电厂mis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