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电
2021年欧洲安装了超过17GW的风电,其中欧盟占11GW。2021年的新增装机容量现在使欧洲的总装机容量达到236GW。
预计到2025年,欧洲平均每年新建18GW风电场,其中四分之三的新装置仍将是陆上风电。
在风电领域,欧洲企业的技术优势更强,当前我国风电产业链还处于学习欧洲的状态,尚不具备占领欧洲风电市场的能力。不过国内公司也开始在欧洲布局,比如国内风电核心公司远景能源在2016年与欧洲风电企业合作运营电站。
比如振江股份,国外营收占比58%,主要出口给德国的西门子;中路股份,公司高空风能发电核心技术已获得26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3项,包括国内及美国、欧洲、澳洲发明专利。目前该专利已经出售;北方国际,公司在克罗地亚投资风电项目,该项目2021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每年可贡献约5.3亿度绿色电力。
2. 光伏
2021年度是欧洲光伏的历史最好年份,全年新增光伏装机25.9GW,当前的总装机为164.9GW。
此前预计欧洲太阳能到2025年累计容量将达到327.6GW,到2030年达到672GW,而新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欧洲光伏的累计装机量可能将达到1000GW,即未来十年将会新增装机835GW,每年平均的新增装机为83.5GW。
就光伏产业链而言,我国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全产业链环节产能占绝对优势。具体而言,硅料2020年产能占比75.2%,硅片产能占比97%,电池片产能占比80.7%,组件产能占比76.3%。此外,逆变器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约64%。因此,海外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国内光伏产业链将显著受益。
国内主要涉及公司有锦浪科技海外营收占比60%,预计欧洲营收占比34%;阳光电源海外营收占比34%,预计欧洲营收占比20%;晶澳科技21H1欧洲市场营收占比27%左右。
3. 欧洲电网相关设备与技术
2月14日,欧洲输电网运营商TenneT发出中标通知,确认由国网智研院、美国McDermott、南瑞集团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德国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截至2020年12月,欧洲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达25GW,同期我国海上风电装机仅10GW左右,欧洲是海上风电装机最大的地区。未来有望增加海上风电的装机量,以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量最大的国家-英国为例,2020年海风装机量10.8GW,到2030年预计增加40GW,平均每5年增加20GW新增装机量,意味着是2020年装机总量的2倍。
同时,本次中标也意味着我国高端输电技术首次进入欧洲,国电南瑞技术与经济性得到欧洲海上风机场的认可。柔性直流可分为特高压直流(常规、柔直混合)、柔直背靠背、海上风电送出三个应用场景,其中海上风电柔直上既可以调节频率和电压,又可以输送电能,比传统特高压具备技术优势。未来有望伴随国际海上风电装机发展。
目前欧洲电网建设还是以国内企业投资建设为主,我国电力企业出海欧洲的情况不多,国电南瑞在欧洲的柔性直流技术也更多以示范项目为目标。
国内主要涉及公司为国电南瑞,公司在欧洲业务发展较为迅速。
4. 储能
预计电化学储能装机将在2021年几乎翻番,从2020年的1.7GWh增长到3GWh,累计装机10GW。到2030年,欧洲可能需要100GW的储能容量,来保证电网的消纳能力,十年有十倍空间。
目前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产生具备全球化竞争实力的储能公司,我国储能公司在欧洲布局也是以动力电池为主,比如宁德时代欧洲市场的动力电池排名第二,其他储能环节基本以欧洲本土公司为主。
国内主要涉及公司有盛弘股份,公司的储能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等地区,储能营收占比70%;派能科技,2020年欧洲销售收入占比52%;鹏辉能源,2021年欧洲、澳洲储能营收占总营收的30%。
5. 欧洲新能源车
2021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只有215万辆,欧洲乘用车注册量同比下跌22.8%。主要是欧洲市场渗透率相对饱满(基本超过30%),并且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导致。
预计到2025年,欧洲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达到50%以上,5年复合增速在35%左右。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加速进入欧洲布局,比如天赐材料、星源材质等均在欧洲设立子公司,当升科技、中伟股份与芬兰矿业合作积极布局上游产能。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成为影响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重要力量。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方面,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占有率为17%,仅次于LG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