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stry Lab V
上周日3月6号,本班参加了线下的能源思政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次团日活动,地点位于本校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国际新视野中心,主题是能源强国,能源报国,学生们积极参加,一起来看看吧!
本次的主讲教师为我校的李根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油气井工程、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和地热钻完井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研究。
主讲内容
备受瞩目的 全国两会 正在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有序推进 碳达峰碳中和 工作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推动能源革命
双碳 连续两年成为两会热词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要提出双碳目标?
我国双碳的发展战略和路径是什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又将怎样肩负起 绿色使命
在推动 能源革命 进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正式提出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中国特色强国目标体系再添一项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和新发展阶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行业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这无疑已经为建设能源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下的中国能源,正处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准确把握建设能源强国的关键问题?下一步应当如何建设能源强国?
1
——多轮驱动的能源稳定供应体系,为建设能源强国提供多元化能源供给。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建成了多轮驱动的能源稳定供应体系,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
从稳定能源保供,到提升供给质量;从实现化石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到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能源输送能力显著提高,能源储备体系不断健全,为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离不开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指出,能源强国的内涵应有3个层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保证国内能源供应安全,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日常需要,支撑实现强国目标对充足能源的稳定需求。
2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为建设能源强国提供绿色动能支撑。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以能源行业深刻变革支撑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被视作重头戏,也是硬骨头。
建设能源强国要做的工作很多,能源供给的安全问题、能源供应和消费的经济问题、能源对环境的影响问题都需要解决。但是基本原则就一条,要在能源安全、能源经济和能源环保的三大目标之间不断进行动态协调优化。3个目标不失衡,才能稳步往前走。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指出。
3
——能源领域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改革创新驱动建设能源强国。
近年来,我国重点能源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正在构建。从深入推进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电力市场建设,到逐步构建起以中长期交易为压舱石、辅助服务市场为稳定器、现货试点为试验田的电力市场体系,能源领域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兴起,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构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在更新科技、更优布局、更强平台的加持下,我国能源转型正在梦想照进现实。从跟跑、并跑为主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能源大国,正在积极参与到国际能源治理当中。
技术进步是推动能源发展动力变革的基本力量。我们说能源强国,‘强’就是自己能创新,‘强’不‘强’要看创新变革能不能走在别人前面。能源强国要求我国的能源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围绕绿色低碳消费,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低碳转型的科技创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周大地表示。
同学们正在听讲
最后
聆听了本次线上课程,同学们深刻了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带有破局和立局性质的大变化,开启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新征程,要抓住大变局带来的历史机遇,也要应对好大变局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国两会临近,有理由相信经过本届全国两会的梳理,建设能源强国之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意义将更加具体深刻。
最后,祝同学们能够在新的学期中更上一层楼,21化五加油!
戳下方图片
一起点亮我们的春天
新学期新征程
天工化物 Chemistry Lab V
公众号:tghw2105
编辑:王梓涵
审核:何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