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受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复工复产和极端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多地用电量刷新历史记录。南方电网统调负荷七创历史新高。国家电网在今年1月7日刷新最高负荷和日发受电量的历史记录。 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南方电网最高负荷和全网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 12.74% 和 14.6% ,深圳平均日用电量创下近3年之最。
在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的大形势下,局部地区特别时段的电力供需矛盾并未减弱,电力系统在能源电力发展的一系列新态势中呈现出新的运行特征。新挑战之下,电力需求侧资源的重要性得到行业各方的更充分认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内涵和任务在各地的实践中动态变化着,电力需求侧管理变革被摆上更为重要的位置。
站在十四五新开局,面对电力系统内外部形势的新变化,深刻认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新任务有着重要意义。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石油天然气进口国,我国更要加快畅通能源供需衔接、实现更高水平的能源供需适配。能源电力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做好能源消费双控,降低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提高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成为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新能源出力与负荷曲线不匹配的特点对电力系统平衡的挑战日益升级。这些能源电力发展的新挑战、新任务都要求电力需求侧管理重新调整定位,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高电力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多元作用。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十三五期间已取得明显成效。电力消费效率明显提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电量从2015年的721 千瓦时降到2020年的632千瓦时左右。智能用电快速发展,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已实现2.2万家企业、19万个终端的在线监测。需求响应深入推进,参与主体、响应手段不断丰富,市场化、智能化、数字化趋势开始显现。降电价政策切实降低了市场主体用电成本,电力用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发展中也迎来了不少新机遇。新基建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技术保障和产业基础。电力市场建设为需求侧资源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形成多元化的电力消费模式创造着日益成熟的市场机制。但总的来说,电力需求侧资源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挖掘,需求响应缺乏常态化机制,用户参与度不高,需求侧资源的价值还得不到合理体现。
十四五期间,电力需求侧资源的作用应得到加速激活和放大。
作者丨刘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