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至今年4月止,全区有各级劳模199人,其中有全国劳模9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 人,部级劳模26人,省劳模6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1人,江门市劳模54人,省厅级劳模2人,江门市五一劳动奖章3人,新会区劳模28人。
2012年,我区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成为全市首批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3年,5个劳模(技能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2014年5月,郭小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成为全市首个女劳模创新工作室……
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劳模(技能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33个,创效益5.6亿元。从2012年到现在,创新工作室获得专利129项;技术创新及攻关274项;培养人才3800人。
十三五期间,我区计划创建100个创新工作室,驱动新会创新发展。
李海全:13年来书写工匠精神
李海全,今年全市唯一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是新会康宇测控仪器仪表工程有限公司位移传感器事业部经理,高级工程师。
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前,李海全已经先后被评为江门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2012年新会区还成立了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江门市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李海全劳模创新工作室。 推动了公司创新驱动发展,带动了新会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开展,为新会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10多年来,李海全及其团队为公司创造了累计超过1.2亿元的经济效益。
自2003年进入康宇公司以来,13年的时间里,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工程师再到管理人员,李海全始终坚持在做一件事,就是致力于磁致伸缩线性位移传感器(磁尺)产品技术研发。他说: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每突破一个技术难题我都非常有成就感。
带领团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今年38岁的李海全,200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现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仪器仪表专业在职研究生。加入公司后,从2005年起一直在磁尺事业部第一线担任技术牵头人,主要职责是磁致伸缩线性位移传感器(磁尺)和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产品技术研发和管理。
2003年,我毛遂自荐,肩负起实现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国产化这一艰巨任务,担当设计团队领头人。从原理机设计,到样机开发、工艺设计,再到产品量产,我们技术团队整整花了3年时间,开发过程一路坎坷。李海全说。十多年前,康宇公司还只是国内一家普通的传感器代理商,缺乏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长期以来,国内装备制造业和过程控制的位移测量领域的关键部件所采用的传感器一直被国外公司所垄断,我国每年不仅花费巨大的代价来购买进口的传感器,还会遭受严重的国家经济安全威胁。
当时,磁致伸缩传感技术在国内还处于空白,而且属于基础技术,并没有很多可借鉴的技术资料。李海全说,当年,每天都要趴伏在电脑面前做原理图优化设计、软件设计,每天面对着杂乱无章的电路调试,对着冰冷的设备进行实验调试,有时候一做就是几个小时。
李海全说,高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传感器的开发设计,覆盖硬件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上位机软件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为了解决换能机构设计问题,他与团队曾经不眠不休,做了大量的基础技术攻关;为了获得最优的波导丝装配工艺,他们曾经数个晚上通宵达旦,亲历亲为,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为了解决宽温度范围的SSC电路问题,经常在睡梦中因为一点灵感,半夜三更爬起床,捕捉记录闪现的灵感;为了解决25米超大量程测量,他们远赴东北高寒地区,开展持续一个多月的高强度低温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李海全及其团队成功攻破了技术难关,完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技术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彻底摆脱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13年来,匠心不改
十多年来,李海全负责的高新科技产品技术开发项目已达20多项,项目涉及面遍及基础技术研究、产品应用开发、系统设计开发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矿、水利、铁路、油品化工、风力发电、灌装机械、军工航天等行业,并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产品实现新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开发的双位置测量磁致伸缩线性位移传感器获得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最佳独特优秀设计产品奖。任职期间申报的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 发表了学术论文3篇,获得多项市级、区级的科学技术奖。
这期间,这期间他们还经历了很多困难。忘不了为了产品走出国门,我和我的团队先后到局势动荡的埃及、恐怖活动猖獗的巴基斯坦、生活环境恶劣的尼泊尔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系统安装调试服务的日子。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我和我的团队还曾经遭遇过当地的恐怖分子持枪抢劫,面对生命危险受到威胁,实话说,谁不感到恐惧呢?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我们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
如今,康宇公司具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磁致伸缩传感器的行业领头企业。对此,国际巨头MTS公司负责人曾对李海全说:康宇是最值得尊重的竞争对手,康宇是MTS在国内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吴伟华:女警华哥别具风格
无论是吴伟华还是华哥,有着如此男性化名称的她却是一位风采十足的女警。
吴伟华是江门市新会公安分局的一名公安民警,先后在治安队、刑警中队、巡警大队工作。
我省第一个管理男仓室的女管教员
吴伟华在2011年调职看守所工作,成为了广东省第一个管理男仓室的女管教员。她不仅克服了性别差异带来的压力,还创出自己的管理模式。从来不提倡用打骂的方式管理,而是以教育代替惩罚,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侦查经验帮助在押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震慑于法律,服管服教。她管教过的100多名在押人员中,不乏重刑犯、顽犯,但从未出现过恶性殴打事件,确保了监所安全和人身安全;还积极通过日常的谈话教育共获取线索211条,核实破获重大案件67宗,积极发挥了看守所打击犯罪第二战场的职能作用。
新会分局唯一的女性指挥长
2013年8月,吴伟化调职到新会公安分局指挥中心110工作,作为新会分局唯一的女性指挥长,她不怕苦不怕累,经常通宵值班、加班加点,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疑难警情,及时指挥调度路面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80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起;提供涉毒线索91起,涉赌线索100宗,涉黄线索28宗;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4名,通过治安卡口查缉系统截获嫌疑车辆30辆。吴伟华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烙在心里,在每个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为保一方平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出巾帼女杰的独有风采。
2011年12月,吴伟华被评为江门市公安机关和谐卫士,2012年4月被授新会区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公安厅第六届110十佳民警。
莫桂英:带领我区第二个女劳模工作室研发特色中医药护理
去年年底,莫桂英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区第二个女劳模工作室。特别的是,她将如穆桂英一样,带领着一班女将以提高患者安全、加快患者康复、改善患者感受为工作理念,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技术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莫桂英,任职于新会区中医院,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曾荣获2005年江门市劳动模范、2007年江门市优秀中医药工作者、2010年新会区十杰护士长、2013年广东省中医系统优秀护士 称号。
近五年来,莫桂英带领新会区中医院一支拥有306名护理人员的团队,先后完成术后自控镇痛并发尿潴留的热敏灸治疗研究 等19项省、市级科研立项;参与蝰蛇咬伤治疗和护理系列研究荣获新会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253例静脉留置针置入术后封管效果的研究等70篇护理论文。荣获2010年江门市女职工文明岗、 2014年广东省中医护理知识竞赛二等奖;2012年骨二科被评为 广东省中医系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骨三科被评为广东省首届中医护理特色优秀科室等。
在工作中,她积极推动开展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护理,在赢得患者好评、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开展中药热奄包治疗等中医护理技术24项, 2015年为住院患者实施31.5万项次,同比增长22%,直接经济业绩411万元。她表示,日后将继续努力扩展中医护理技术,响应政府号召,努力践行中医适宜技术,在十三五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力量。
未来的日子里,她带领的工作室将继续以提高患者安全、加快患者康复、改善患者感受为工作理念,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技术优势,在普及开展耳穴压豆、中药热奄包治疗等12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基础上,挖掘开展新项目;组织各病区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护理方案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和总结分析;组织培训护士应用本院新增优势病种食疗方,提高护士实施辨证施膳指导的同质性,更好地指导不同病种不同证候患者的饮食调理;参照执行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加强专业内涵,保障患者安全。
新闻来源:新会侨报社(莫丽婵 吴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