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茵TÜV是一家全球性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成立于1872年,总部位于德国科隆。我们服务于全球61个国家的风能项目,在中国同时拥有CNAS认证,检测和检验机构的资质。我们从国际风电项目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参照国际标准,提供一整套服务支持风电项目周期中的各个阶段。
中国风电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飞速增长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机存量市场。随着市场未来每年保持20GW以上的风电增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未来十年最大的风电运维市场之一,预计运维收入将从2017年的1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350亿元人民币。
风电场在运营过程中,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保证风电机组的零部件和整机的质量,以及风机运行稳定性等,帮助有效降低风电场的运行成本。所以,风电场运维服务的品质,将直接决定着风电场运营的效率和收益。
一、风电场运维评估
▲安全类:登高作业、高空坠物、带电作业、化学制剂、PPE防护、机械伤害、应急预案、规范作业。
▲人员类:作业资质、技术培训、人员管理、规范操作。
▲操作类:维护不足、过度维护、屏蔽故障、违规作业。
▲程序类:管理制度健全、记录清晰完整、标准化作业、审核监督。
二、提高风电场运维效率的三个关键点
1.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合适的运维策略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高质量运维服务的基础。权责分明的组织机构、严格的管理程序可以保证公司长时间高标准的管理水准,保证运维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要求。此外,建立完整的人员培训制度,运维工程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现场风机的维护水准,统一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的作业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制定恰当的运维策略
风电场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运维策略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风电场环境、不同的机型,针对性的运维策略是保证风电场高效发电的关键。在我们以往经验中,发现很多运维公司不注重标准化管理,运维策略和运维手册的描述不够清楚和具体,极易造成管理的混乱。不同风电场的运维质量参差不齐,还有人员的高流动性和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等因素,很难保证稳定的统一标准后的运维效果。
2.提高项目现场执行的符合性
风电场在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针对性的运维策略基础之外,项目现场执行的符合程度同样将直接决定每一个风电场的运维品质。我们常常发现现场人员不熟悉公司的管理制度、程序要求、技术文件等,造成现场的执行情况与公司的要求有差异。
3.提高现场工程师的运维操作能力
符合安全要求,人员操作恰当,熟悉风机运维技术,及时发现风机潜在的风险和缺陷等,是现场工程师在运维操作中的必备能力。一般来说,我们通过对风机状态的检查就可以发现运维策略和运维手册中不正确或者不适当的地方。此外,根据实际经验,通过与国外工程师的交流和学习,国内运维团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外风电场运行的模式和方法,学习更多的经验和技术,对整个运维品质的提升具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高效风电运维的未来趋势
目前的运维模式仍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和故障后诊断的阶段。而故障预判将成为未来运维主流分析模式,也是风电场智能运维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IT技术的广泛应用,运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提高风机运行稳定性和风电场发电效益成为风电行业新趋势,智慧运维将成为风电运维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数据是智慧运维中的重要应用,包括运行和故障数据收集和储存、大部件的检测、实时天气和功率预测、故障诊断、故障预判等。
四、TÜV莱茵风电运维SoC认证标准
1.专业的评估办法和标准
Assessment of Maintenance Service for Wind Energy Systems:TRC-WE-WP-001
2.参考标准
Principles for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of wind turbines Adopted by the Germ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BWE)
ISO 9001
IEC 61400
五、质量运维困境
最后探讨一下风电运维行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目前而言,风电行业门槛偏低、参与方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在经历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后,疏忽了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引发风电机组在实际运维中存在运行不稳定、故障频发等问题,是直接造成风电运营商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1.设备是基础
早期的风电机组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在日后的正常运营里,由于部件自身的质量或者其他原因影响了机组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发电量损失。有的自身缺陷在现场很难根本解决,给运维团队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繁重的技改任务。
2.缺少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行业标准规范
其是导致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同一企业,不同的风电场运维质量参差不齐,企业无序竞争现状明显。风电场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质量运维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风电场环境、不同的机型,针对性的运维策略和标准化的作业模型是保证风电场高效发电的关键。
3.专业运维人才流失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大多数风电场地处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工资低、危险系数高,年轻人对如此强度的工作接受程度大打折扣。一个几百台的风电场,只有3-5名工程师运营维护,有经验的也只有项目经理1人。运维人员的不稳定性,也将带来相当大的隐性成本。由于目前每个企业培养体系标准各异,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风电管理人才目前仍为空缺。
4.低价竞争怪圈
如今,绝大部分的运维市场掌握在整机商和开发商手中。整机商凭借着机组研发优势、经验丰富、运维质量较高等优势占据了目前68%的运维市场份额。而开发商由于目前缺乏技术经验、采购渠道等原因,仅承担风电场运行中相对常规简单的运维部分,而第三方独立运维公司面临着市场混乱、低价竞争,只承担个别门槛较低的运维环节。可点击此处查看:戳破风光无限的外衣,风电运维市场痛点何在?
目前来看若要将运维能力维持在稳定的高质量水准,认证机构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运营商对运维服务能力判断的准确性,这也是多数风能企业邀请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系统的评估、审查和认证的主要原因。以上是关于风能运维内容的回答,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掌握三大关键点,显著推进海上风电运维降本增效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