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官方微信|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cpem标语
   
顶部动图
智创奖
  • 金智信息
  • 国电南自
  • 深圳普宙
  • 联想
  • 国网信通
  • 艾睿光电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

华为钟元旭: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融合创新 助力碳中和

2022-08-10分类:电力资讯 / 企业动态来源:CPEM太阳能光伏网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系统,传统电力系统更多是确定连续可控的机械电磁系统,部分感知计划为主的单向控制电网,而新型电力系统在发电侧将会有大量随机波动的新能源电力电子系统,具备“四高”特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高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发输配用各环节具有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特点。”12月17日,在CPEM和华为江苏数字能源于江苏南京联合举办的“2021年光伏新时代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总监 钟元旭发表了以《数字能源 · 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演讲。以下为部分实录:钟元旭指出,传统电力系统在发电侧是一个发展了几百年非常成熟的发电系统,发电侧是连续可控的,是更多同步技术,是一个机械电磁系统,具有高转动惯量、高阻尼,这个转动惯量系数非常大,可以很好地应对电网的电压频率波动。但是现在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是跟随电网的,发电量是波动不确定的,一阵风来,一朵云过,发电功率波动非常大,基本上没有系统转动惯量,电网稍微一波动,它就会波动,因为它是跟随着电网的电压频率,对电网没有支撑甚至甚至严重的会产生脱网。因此,构建以光伏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从发电、电网、用户三方面要共同创新。发电侧:光伏发电应该从电流源控制走向电压源控制,成为智能光伏发电机,从适应电网走向支撑电网,电站光储融合创新具备构网能力。电网侧:储能系统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发展,用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的可控性,解决锂电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降低LCOS 20%用户侧:提高分布式光伏装机,通过组件级管理做到“宜建尽建”,同时要保证屋顶主动安全,并实现分布式光伏整体系统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组件级管理发展,并在用能侧构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提升能效。作为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华为率先将30多年积累的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跨界融合。希望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和电力的融合创新,无论是在分布式光伏,还是在大清洁能源基地,能够让光伏成为主力的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系统,传统电力系统更多是确定连续可控的机械电磁系统,部分感知计划为主的单向控制电网,而新型电力系统在发电侧将会有大量随机波动的新能源电力电子系统,具备“四高”特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高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发输配用各环节具有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特点。”12月17日,在CPEM和华为江苏数字能源于江苏南京联合举办的“2021年光伏新时代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总监 钟元旭发表了以《数字能源 · 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为部分实录:

钟元旭指出,传统电力系统在发电侧是一个发展了几百年非常成熟的发电系统,发电侧是连续可控的,是更多同步技术,是一个机械电磁系统,具有高转动惯量、高阻尼,这个转动惯量系数非常大,可以很好地应对电网的电压频率波动。

但是现在的新能源发电系统是跟随电网的,发电量是波动不确定的,一阵风来,一朵云过,发电功率波动非常大,基本上没有系统转动惯量,电网稍微一波动,它就会波动,因为它是跟随着电网的电压频率,对电网没有支撑甚至甚至严重的会产生脱网。

因此,构建以光伏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应从发电、电网、用户三方面要共同创新。

发电侧:光伏发电应该从电流源控制走向电压源控制,成为智能光伏发电机,从适应电网走向支撑电网,电站光储融合创新具备构网能力。

电网侧:储能系统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发展,用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的可控性,解决锂电池的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降低LCOS 20%

用户侧:提高分布式光伏装机,通过组件级管理做到“宜建尽建”,同时要保证屋顶主动安全,并实现分布式光伏整体系统向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组件级管理发展,并在用能侧构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提升能效。

作为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华为率先将30多年积累的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跨界融合。希望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和电力的融合创新,无论是在分布式光伏,还是在大清洁能源基地,能够让光伏成为主力的能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合作伙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0
  • 11
  • 12
  • 13

logo.png

CPEM全国电力设备管理网  © 2016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6049902号-7